预算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的属性,其实是一种抽象化,具体体现在“生克制化”这四个字上——相生,好比母子关系,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相克,则有父子义气,父母虽爱子女但要求严格,打击坏人保护家园。 至于土,在中医学中属于中央位置,五脏之中有脾胃,四肢之中有四肢肌肉,五官之中眼睛和鼻子位于中心。所以土的意象是丰满的、包容的、滋长的……这些词在古文里对土的描述都有体现,比如《黄帝内经》说“中央者,其式土也,故曰土气如木”,就是形容脾像树木一样具有生旺作用。而金则是从冶炼中获得的金属,坚硬而且有锋利的一面,因此中医用金来比喻外科的针、刺血用的刀,以及现代医学的手术器械等等。
五行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发现的现象总结出的规律,所以有可观察性,比如你生日中的干支代表了五行中的某一行或某几行,这一天的气候变化或者动植物的反应都是有据可考。 五行的另一个可观察的特性在于年代的变化对它有影响,这种影响既不是线性也不是指数增长,而是一种曲线变化——在某一时期内可能一个行当特别兴盛(比如现在的娱乐圈),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会慢慢减弱直到被下一个阶段所替代。而这种取代并不是全盘革新的,而是有所延续的,这就导致了我们常常说的“承上启下”“接续发展”等词汇。
我们经常听到五行,那么五行是什么呢?五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可以概括宇宙万物的生成,平衡,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五者相生相克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观念也应用到了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是宇宙认识论。那么五气这种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呢?五气来源于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规律的总结。
一说起五行,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五行到底从哪儿来的?在古书上有个注释,叫“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因万物生覆而成”。也就是说的天地万物。这个注解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亦曰五气”。什么意思呢?就是五行也叫五气。
五气就是指木气、火气、金气、土气、水气,那么这个气从哪来的呢?还是这句话,“因万物成覆而成”。古人就是在观测各种万物的运行规律和生长规律以后总结出来的。什么万物呢?比如有生物类的植物,还有地球上无生命的石头、水、矿物等等,这都是“万”,也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还有包括天上的各种天体。古人就是在观测总结它们的生、长、化、收、藏的过程和规律之后,才发明了这五气。把五气用到实际当中了,比如古人用五气来命名方向。《尚书·洪范》当中就有记载。北方向命名水,南方命名为火,东方命名为木,西方命名为金,中央命名为土。后来这五气也用到了命理上,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五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