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五行属什么意思?
“风水”一词的来历,最早出于古籍《晋书》的记载:“盖闻人之本在魂灵,苟依时而立顺,顺乎自然则魂灵以安,魂安则虽灾而不生,魂离则虽吉而弗祐也。故圣人法天象地,辨阴阳之性,昭吉凶之分,造相宅之法,卜吉居之处焉”。 上面这段文字记载,是东晋大将殷浩被罢官回故乡时,路过家乡的风水宝地——庐山时,对当时主持建造该墓地的道士蔡谟所言。可见当时的“风水”一词的含义与今天的“风水”含义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没有“形法”的概念)。 到了唐代以后,由于佛、道的广泛传播和相互影响,使得人们把原来属于道家的所谓相地术与属于佛家所说的堪舆之术融合在一起,称之为“风水”或“堪舆”,并一直沿用至今。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汉代的葬书还是后来的风水学说的文献中都没有出现“生气”这个概念。因此,认为“生气”是“风水”学中的一个核心观念的说法明显是不正确的;同时,也可以肯定,将“气”作为“气场”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说文》曰“达,始行也”; 《易·乾》曰“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达数五十有五者”“运之以四十九策而阴阳不忒”即指五行相生与相克过程中的顺序和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土为枢纽,是起点、转折点或终点(中)都是它。
《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系辞传》曰“天地氤氲,万物化育……”这说的是在天地之间的运行过程中土的作用——也就是中间环节。 而金木水火土这种排列组合也是由上到下递减的排列方式……因此火生土这一过程就称为“通”——火的能量传递给了土从而得以生发,所以说它是上行。 如果从下往上递增的话就是“塞”——火的热量被水吸收后变成了寒冰,使木不能继续生长,所以这是下行。 金生水这一部分正好相反——是从右向左进行运算的(其实是指阳向阴转化)这个过程就叫“塞”——因为水是向下流动,金是向上流动的,当它们相遇时自然会产生一种阻碍性作用,因而形成了一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