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足球队强吗?
近年来,国足在国际赛场的糟糕表现以及归化球员的使用,让中国足球的发展理念和人才选拔制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青少年足球人才匮乏和青训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顽疾,“中国足球需要从娃娃抓起”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那么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本文聚焦于U20年龄段中国国青队,回顾并总结了近20年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现实水平。
1999年,中国开始施行四年的全运会制度,同时将少年组别全部纳入到比赛中,这一举措促进了全国各省区市对青训培养重视程度的提升,也增加了青少年各级国字号球队集中选拔本年龄段最佳球员的机会。因此,为了反映中国青少年足球水平的发展,本文选取了2001-2015年的两个奥运周期的国青队来探讨其竞技水平的变化。
从战绩表现来看,01年龄段的08国青(林劲、张呈栋、于大宝等领衔)是两届奥运周期的最佳之队。在2006年亚青赛中,首次使用4后卫阵型且平均年龄20.1岁的08国青一路力克朝鲜、日本等队晋级前四,最终取得了世青赛资格。不过在2007年的世青赛上,08国青未能突破小组,三战皆负小组垫底出局。此后,国青队便无缘世青赛。
2007年的朝鲜世青赛,首次使用4后卫阵型参赛的林劲(中)、张呈栋(右)领衔的国青队3战全败小组出局
此后,两届奥运周期的国青队战绩不断下滑,且都未能晋级世青赛。在2009年亚青赛中,09国青(邓卓翔、胡人天、杨一虎等领衔)仅获得小组第三,未能从小组中出线。更糟糕的是,在2013年亚青赛中,13国青(俞天楚、南松等领衔)在未输球的情况下,连同年龄段的韩国和日本(两队分在同一小组),最终却在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名比较中因净胜球劣势无缘小组出线,这也是最近20年中亚青赛唯一一次无缘四强的情况。
13亚青赛中,张天翔(左一)打满全部比赛,但本届国青连同组的韩国日本都没能出线
2015年和2017年的世青赛,韩国和日本分别杀进8强和16强,而这两届亚青赛,11中国国青(徐天沅、胡靖航等领衔)和15国青(郭田雨、单欢欢等领衔)都取得了小组赛三连败且一球未进的糟糕战绩。在2019年亚青赛上,16国青(刘若钒、朱辰杰等领衔)在取得1胜2负且一球未进的前提下,获得小组第二名顺利晋级,不过在第二阶段小组赛,16国青再次遭到三连败,且一球未进,连续两届亚青赛未能晋级世青赛。
2015年的世青赛,日本(左)杀进16强,而同一年龄段国青3战全败且一球未进
通过对近20年中国6届U20国青队参加重大赛事(包括亚青赛和世青赛)的战绩分析,虽然08国青代表中国队征战世青赛,但是在20年中,国青队仅一次杀入亚青赛四强,并且自13国青之后,再未晋级世青赛。此外,在2015年和2019年的亚青赛中,国青队遭遇了两届三连败且一球未进的惨败战绩。国青队战绩的持续低迷表明了U20年龄段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水平的严重落后,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水平距离足球强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从人才输出来看,中国各级国字号球队作为培养和筛选精英球员的最佳基地,为成年国家队输送“新血”是其重要任务。因此,通过分析各级国青队成员入选更高年龄国字号球队直至国家队的比例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两届奥运周期中青训培养体系中人才的输出质量。
在2001-2007的奥运周期中,08国青入选更高年龄国字号球队的球员有27人,入选成年国家队的有4人(张稀哲、张呈栋、邓卓翔和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