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是五行中属什么?
“兮”字,读音xi1; 从字形看,上面部分像“夕”、下面部分像“口”,合起来就是“夕”。 《说文解字》中说,“兮”这个字,从“夕”声。所以“兮”的读音跟“夕”一样。 “夕”字的部首应该是“月”。因为“月”字旁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比如“膝”、“肤”、“腰”等等。 但“夕”的部首不是“月”。在古文字中,“夕”的字形像两个人头搭着肩膀,看起来像是“人”字构成一个“辛”字(金文字形)。也有人认为它像个“文”字(甲骨文字形)。
无论像“人”还是像“文”,这些字都说明“夕”的意思与人在傍晚活动的相关事物有关。 所以,“夕”的本义应该是指黄昏、晚上——犹如现在北方方言中的“歇”字,指日落以后休息的时间。 “夕”有“晚上”的意思,因此可以引申出“久”的意思——“夕”字加一点就变成了“多”字。因为“多”表示的是数量,所以又引申出了“盛”的意思。再引申一下,就有了现在常说的“丰富多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然,有了“晚”“夜”等汉字后,“夕”的字形发生了改变,它的意义也进一步细化了,除了继续表示“晚”“夜”之外,还专指晚上的时辰——十二个时辰中的一个。
不过在古代,“夕”除了表示夜晚和夜晚的部分时间外,还有一个意思是“祭”。《礼记·祭统》中有这样一句:“君牵牲,大夫赞引,士摈於门外。”郑玄注:“自昏至旦,士摈於门外,朝事毕而夕奠。”其中“自昏至旦”的“昏”,就是指“夕”。这里的“晨”、“午”、“昏”其实都有祭祀的意思。 另外,我还查到“兮”的一个别称叫作“舞兮”。来源是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原文是这样:“周南之妇好乐无私,歌舞不倦。”晋代学者王肃注释说:“教夫为忠,教子为孝,未尝舞兮,故孔子歌咏其德。”也就是说,只有勤劳善良的母亲才会跳舞,品德高尚的人才配享受舞蹈带来的欢愉。所以,“舞兮”就成了“兮”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