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息是怎么割韭菜?
美联储加息是一个货币政策工具(MOP)的决策过程。这个决策的过程决定了加息这种工具的使用条件、使用方式和使用程度。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利率上升的过程或现象,更不是所谓的“收割”。否则的话,各国央行只要通过购买美国的国债就能“收割”到美国了嘛! 那么何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呢?即各国央行可以调控和影响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手段。而调控的目的则是为了稳定币值——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的基本稳定。(在浮动汇率制下,保持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顺差也可以被视为稳定币值的策略选择之一。)所以可以看到,一国央行的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主要作用是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贴现窗口(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补充商业银行的头寸不足,主要是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同时会影响社会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基准利率(影响社会融资成本的基准,也会传递到信贷市场与风险市场)等等。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汇率目标调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这一项与加息减息没有太大区别;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这项属于被动型加息或降息的政策工具,后面会详细介绍)。
现在可以看到,一个正常的经济体中,货币政策的工具是非常丰富的,各国的央行都可以在这些工具中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工具组合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标。 但是,并非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或者说,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下,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政策工具组合。这就像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存在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即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加息就是如此,并不是单方面地、线性地提高利率水平就可以实现稳态的结果。这是因为: (1)不同借款者的借款成本受利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2)利息率水平的变动会引起社会借贷规模和借贷结构的变动,单纯的升息或者降息未必能达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 所以,加息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也牵扯到诸多层面和多个环节(见下图)。并且这些因素、层面和环节也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它们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加息就不是单一线性关系所能解释的。所谓“割肉”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