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为何能增加就业?
投资如何增加就业,这是一个大命题。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个命题。 假定有一个社会,它的资本总量是100亿元。而它只有2000万人口(相当于人均资本量5万元)。这个时候如果政府要刺激经济,它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第一,政府自己花钱,比如说搞一个大型基建项目,需要雇用几百人。这样直接增加了几千个人的就业。但这种做法是有极限的,比如中国每年财政支出的1/3左右都是用于基建,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人口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基建而显著增加;另一个问题是,这种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的办法效果有限,毕竟政府的钱是有限的。
第二,政府不花钱,而是让企业和居民部门去负债。这时候企业的资金总额增加了,它会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增加就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提升了,他也有能力去买东西,消费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刺激企业增产,然后追加雇佣更多员工……如此循环往复,就像滚雪球一样,债务在增加,就业也在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货币是在流动的,也就是说钱并不是凭空多出来的。 相比之下,第二种方式显然比第一种有效率的多。因为它不用政府花自己的钱,而是让社会成员之间的债务流动起来,把本来属于居民的部分财产通过借贷的方式转移到企业手中,企业再通过增发货币(缴纳税收)的形式反馈给政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财富会重新分配,但总体上它比政府大包大揽的效果好得多。 这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主义里面最经典的一个公式: y=c+i 根据这个公式,只要消费(y)、投资和税收(i)三个变量中的任何一个变大,另外一个变量就可以变小。凯恩斯认为在宏观经济领域,当总需求和总供给发生失衡的时候,政府就应该果断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多花钱,多借钱,增加国民的收入和消费,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在凯恩斯的后裔们那里,凯恩斯的这个公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演绎。他们提出了所谓的“财政乘数”——财政支出每增加1元,GDP就会增长至少2元。凯恩斯主义在财政政策上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扩张!不管钱从哪里借,是增加税收还是增加开支,总之你得让它动起来,让它投入经济运行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 而如果你像凯恩斯所建议的那样去做,你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增长的目标,但这背后的代价或许是你根本没办法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