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教练团队为什么都有外教?
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马布里之所以能率领北京首钢击败广东,最大的功臣不是杰克逊,而是莱特。16年总决赛第一场的时候,马布里的战术板上面全是给莱特的,你让莱特打持球进攻,他就能打出威力来;但是你让马布里打持球进攻,他的威胁就要大打折扣了。
当时媒体和球迷都只注意到杰克逊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莱特的作用。其实马布里是更加依赖莱特的个人能力来完成突破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全依靠团队配合完成突破。那场比赛马布里几次突破都是莱特强行打破僵局,才使得局面焕然一新。
后来第二场和马布里在场上争吵之后,莱特直接负气离场,马布里不得不重新调整阵容,结果局势开始朝着广东倾斜。。。 所以说一个好的外国助教,可以帮助球队打开局面,创造战术,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对于CBA这种水平相对比较低的联赛)。
CBA之所以大部分都有洋帅,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弥补本土教练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是改变一贯的执教风格。现在各支CBA球队在选外教的时候,基本也就看两个方面。
一是名气和资历。像山西选斯蒂宾、上海选帕纳吉奥斯、北京选蒙特尔威尔,这种就是冲着教练的人脉和执教履历来的。他们选的这些教练都是在欧美篮球圈有一定地位的,斯蒂宾曾是公牛的助教,帕纳吉奥斯执教过希腊国家队,蒙特尔威尔则是西班牙男篮前主帅。这些教练在世界上很多篮球机构都拥有很高的个人影响力,有些还在FIBA拥有投票权,所以一旦他们加盟到某支球队中来,肯定能够在国际上给母队带来关注度和影响力。而且像这些教练基本上也是在退休前“下海”效力CBA,不会长期留下,待遇和薪金会比较低,算是赚个人气。
二是选择一些劳模教练。像辽宁的马尔文乔伊斯、浙江的鲍勃希波尤、北控的布莱恩格拉斯,这些教练都是从低级别联赛一路打拼到现在。他们在美国国内大多是一些大学助教,甚至高中球队的主帅,来CBA也属于跳槽。他们的特点是劳模,不会要求太高的待遇,而他们会很注重和本土教练以及球员之间的互动,因为本身名气和履历都不够硬,来中国执教,他们必须要展现出自己的执教才能以及人格魅力,才能在短期内获取认同。
其实从实际的角度来讲,CBA目前真正能够做到掌控全队的洋帅其实只有两位,一位就是雅尼斯,他这几年在北京一直是主教练的角色,在用人和排兵布阵上有很大的权力,而且他善于在高压中进行自我调节,这几年的执教能力提升很快。另一位就是山西的杨学增,上赛季他虽然使用的是翻译的身份,但他对于全队的控制一直很严格,山西很多年轻球员都对这位外籍教练心服口服。
其余诸如蒙特尔威尔,虽然是北京的主教练,但在用人上其实刘伟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帕纳吉奥斯虽然在上海是主教练,但从上赛季的成绩也能看出,他和丁伟是共存的关系。斯蒂宾更像是山西的名誉教练,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带队进行冬训。而劳模教练也并非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像希波尤和格拉斯,都是以培养球员为主,在很多比赛中的决定意义都不大,只有乔伊斯还能时常上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