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字五行属什么?
“绿”,繁体字寫為「緑」,在《說文》中解释為“艸木之色”。段玉裁注曰:“今人謂樹皮爲‘緑’者非是,謂其色如草木者也。”故“绿”之本義即指草木之色——綠葉、綠枝、綠草…… 由本義引申出“青黄混合”之義。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四引《漢書·東方朔傳》“上鋸斷齟齬”,又引晉灼曰:“齟齬,本作櫓齟齬,櫓,齟齬,言黃赤相糅也。”可見“緑”“廬”古音相近而通假。
又引申為“青黃混合染成的新顏色”。南朝·梁簡文帝《七思》:“綵雲變靑縹,丹華變綠滋。” 再引申為指代未干的墨跡。唐·韓愈《石鼓歌》:“塗抹改易無行次,細書獨記名字出。” 又因“緑”通“錄”,所以有“經冊”之義——記載經典的圖樣。《禮记·曲礼上》:“諸侯相见,進據磣籍,退執磣録。”
以上所講,皆“綠”之異義詞或別義。 至於“緑”的本義則相當單純且用例稀少——“綠”字作動詞時,意思是“植滿綠色植物”;作名詞時,指的是這種植物所成的林蔭路。
先秦兩漢的典籍裡很少用“綠”字來指代叢林的樹木。直到魏晋南北朝時期,才開始有類似的用例。唐人詩文中更多見此用法。例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長恨春天的腳步太快,剛走過桃紅柳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