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黄河西岸;下辖庆城县(庆阳)、环县等一区七县和西峰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0多万。 因地处陇东,又称陇东。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周祖陵源,周祖陵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里就是周族的繁衍生息地和周文王、周武王的兴邦之地…… 庆阳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典型,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分布着举世闻名的“秦直道”、“长城”“汉代烽火遗址”以及“北周永平寺”等古代建筑遗址,此外还有闻名遐迩的“庆城罗汉洞石窟”及众多的周秦汉唐遗址。
庆阳素有“陇原粮仓、肉羊基地、果品之乡、畜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绒山羊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庆阳盛产药材,有药材362种之多,其中地道名贵中药材185种,尤以黄芪、党参、当归驰名中外,被誉为西北“天然药库”。庆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芒硝、石英砂岩、石膏、石灰岩、盐等28种。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可观,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以上。庆阳是陇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重镇和经济中心,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五强。主要景点有:
1、陇东民俗博物馆 陇东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庆城镇南大街,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由东西两院组成。主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大院,两侧配建有厢房及戏楼、庙宇、窑洞等建筑群,错落有致。主建筑为砖木结构明柱暖厦大殿式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是目前西北地区较大的民间古建筑群落。该馆始建于1984年,199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收藏文物千余件,藏品有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传统服饰、家具、器皿及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等。馆藏精品有明代“圣旨”、清代“诰命”、清同治八年《创建庙宇碑记》、清光绪四年《重建佛事碑记》、清道光十二年《重修玄帝宫碑记》等。这些珍品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庆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庆阳悠久的人文历史。1998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周祖陵景区 周祖陵景区位于庆城北2公里处的北岭山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载,周先祖不窋在庆阳一带教民稼穑,发展农业生产时,曾在这里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人灭商建立王朝之后,周王先后把这里封给了他们的两个祖先——公刘和太王古公亶父。为了缅怀周人的三位始祖,后人便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祭祀场所——“周王坟”,由此留下了“周人发迹,庆阳生根”的美谈佳话。周祖陵是纪念周朝开国始祖王祖不窋、公刘、太王的古墓和林园。周祖陵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怪石嶙峋,景观独特。
周祖陵山以形取名,又名“九龙山”,高耸入云、绵延不绝、犹如巨龙横卧于庆阳城东。登上山顶,可俯瞰庆阳城区全貌,也可观赏“九沟十八岔”的秀美风光。 景区内有一处叫作“望亲台”的地方,是周人远祖不窋、鞠陶、公刘、太王从甘肃陇东进入陕西岐山后,回望故乡,不忍离去而筑的高台,故称“望亲台”。周祖陵景区主要由周祖文化区、人文景观区和森林生态区三大板块构成。
3、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 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距庆阳市区西南50公里处,总面积4.6万公顷,是华北、西北两大植物区的交汇处,是我国北方较典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植被,有广阔的草原和湿地,还分布着大片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子午岭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在12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约800米左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山地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了寒、温、暖三个气候带,有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等复杂的自然植被型组,形成层次分明、色彩多样的自然景观。
森林公园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观光、避暑度假、寻幽揽胜、休闲健身的理想胜地。公园内现有大小景点四十多处,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梅花鹿保护区,有闻名中外的“黑老虎沟原始森林”,也有景色宜人的“月亮湾”、“白桦坪”、“牡丹坪”等旅游风景区。
4、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馆 山城堡战役旧址位于环县县城北15公里的山城堡村。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后,对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其主力第七十五师,打破了蒋介石“围剿”陕甘根据地的计划,成为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1985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这里建立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并开始筹建。1994年6月正式开馆,2005年又进行了扩建和陈列展览的改造提升工程。纪念馆占地15亩,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陈列布展共分四大展区,展出图片资料、照片150多张,文物85件,图表23幅,复原场景3个,制作了大型沙盘模型一座。
2006年被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并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