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卧室怎么打炕?
最近我也在研究这个事儿,正好回答一下。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大四学生(不是设计师哈),对建筑史和人体工程学有点兴趣。在这个问题里,我认为打炕这个问题是一个带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社会问题,所以想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历史角度 中国北方农村是拥有最广群众基础的民族区域,因此我们以这为样本讨论打炕这个问题。 中国北方农村房屋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形式上的差异性导致了房屋内部空间的差异性。一般来讲,这些房屋被建造的时间相差不是很远,这让我们可以以时间为线索观察打炕这一行为的变迁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化在中国的起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成为了第一代农民工。但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农村,在城市里他们大多选择聚群而居,这种聚居地多是以村为单位形成的社区,如北京的潘家园、大钟寺,天津的河北屯等。
1952年的中央指示提出“在城市建设中,要适当控制人口密度”。但在当时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却未能真正贯彻这一要求。到了60年代,出于对人口骤增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的担忧,城市规划理论才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和人性化。但此时农村的人口压力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978年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城市的土地价值逐渐得到认可,房地产商开始崛起。与此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人口的出生率大幅下降。到了90年代后期,人口红利消失,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大。
在这期间,传统的砖瓦房逐渐被推倒重来,新建住宅的层高大幅增加,户型也越来越趋向于现代主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提高,人们不再局限于居住功能的实现,对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二、现实角度 在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之后,我们回到现实,来看看打炕这个问题。 根据调查,在北京现有的民房中,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是没有暖气设施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暖气的房屋是占据着主流地位的。
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适应没有暖气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应当做出怎样的调整?我做过一些简单的调研,发现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室温在18度左右是最舒适的,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设定的温度要比这个数值低得多。 我个人认为,人们之所以不愿意在冬天打开空调,除了价格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声音太大,而这一点正是被大多数消费者忽视的。
现在新建的高层住宅基本都安装有保温窗,这有效地控制了室内热量向外散发的速度,使得人们在不开暖气的情况下,能够舒适地度过严冬。 但这种高效保温的窗户也有其缺陷——空气不流通。如果长时间开着门窗,室外污染严重的气体很容易侵入室内。很多人选择了装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居室内外空气的对流换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开窗带来的问题。不过运行费用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能为我们带来温暖。比如太阳能集热板,以前主要用在夏季制冰,现在有了新技术,完全可以用来供热。还有地源热泵,不仅适用于别墅,普通民用住宅也是可以装的。 总之,对于如何打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包括传统文化和民族特征)以及现实角度(包括建筑物理环境和消费观念)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