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轮船吗?
现在没有,以前有过。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战国吴王夫差所开凿的江南运河(江南运河故道即为今京杭运河),隋炀帝时凿清江浦至镇江段,并开通江南河与运河连接。元朝时开通浙东运河,沟通了钱塘江和大运河。至此,京杭运河基本形成了今日的格局,开始了它作为南北水运大动脉的历史使命。
明代永乐九年(1411),为适应漕粮和军粮的运输,朝廷在运河上筑成四座坝,即建闸蓄水,以利航行。其中的一座就是在杭州城外的拱宸桥附近。
清康熙年间,又多次疏浚运河,对运河进行了治理。乾隆时,又先后建起三堡、六堡、七堡等水坝,用于调节运河流道的水量,以防洪减灾。 不过,这些船只在运河上的行驶并不是沿着今运河的河道而行。因为运河经过几千年的流淌,河道已经是上下起伏,迂回曲折。再加上明清两代在运河中修建了很多石坝,木坝,使运河的流向更加错综复杂。为了避免迷航,船只还必须在运河中设置标志。如苏州城区段的运河中有两座石塔,就是作为标示船只航行的标志设置的。
到了晚清时期,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导致运河泥沙淤积,水量减少。加之漕运功能的丧失,运河的舟楫之便已经远远不如前朝,甚至出现了“枯竭”现象。民国时期,虽有修复运河之议,但苦于资金等问题而难以实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于五十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整修运河,使运河再度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