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北京属于哪里?
先亮身份,我是涿鹿人(是涿州,不是涿鹿),离涿鹿城关15里的一个村子,我们村就姓卢,据说是东汉司空卢植的后代,而我就是卢植的第43代孙。 最近网上关于涿州的争论很多,有的是在争“古涿鹿”还是现在的“涿州镇”,有的在争“涿郡”和“涿县”的关系,还有的在争涿州在东汉、魏蜀吴三国时的归属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都有个共同的源头——《汉书》的“郡国志”里的一句话惹得祸!这句话就是在评价涿郡时说的 “涿郡多鬼”。 多鬼=风俗怪异,这是评价一个郡的最高标准了!比现在所谓“民风淳朴”的褒义词高多了.... 于是后世对于东汉时期的涿郡归属问题就争议不断:
1、认为应该在今河北省境内的有: 张中行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刘庆柱等著的《汉唐都城与帝王陵寝》 王炳毅著的《中国古代交通地理》 这些专著都认为涿郡在西汉时期属冀州刺史部,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同时认为东汉时仍属冀州刺史部。 理由是:《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 “涿郡 ……属幽州。”“幽州刺史部领:涿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东郡。” 而东汉末年的幽州刺史部和北魏时的幽州大致相重合,辖境相当如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 那么这样一来的涿郡当然是属于今天的河北境内了。
2、认为在古代河北南部地区的 有: 杨鸿年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 李文杰先生的《中国地名学源流》 和上边几位学者一样,杨和李都引用南宋王应麟的《困学纪闻》: “涿郡,今府治。本燕地。秦驱雁门胡虏居之,谓之‘新城’。汉初,匈奴时常侵扰,至汉武帝时,遣霍光、公孙敖等击走匈奴,郡城乃复。” 理由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东汉时的雁门郡和代郡都在山西境内了啊~~
而李的考证更为细致,除了引王震言外还引用了清乾隆年间修纂的《涿州志》中的一篇文章来证明涿州在汉代时就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多次被作为宴请朝臣之地: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夏四月,诏曰:‘朕受命宗庙,践祚春秋,勤事日昃,旰食维昼,思隆德政,以答元功,方今岁节阴阳不和,灾异频见,朕躬夙夜惟念。’因遣使以太牢祀黄帝于涿郡。”——《后汉书·祭祀志下》
“春三月……壬子,公卿以下谒帝于显阳殿……” “秋九月……戊申,帝亲祠老槐于邺。”……
以上两则均出自唐代李贤等人注的《后汉书》。 按照这种种记载,似乎都是说东汉时的涿州属于河北南部地区无疑了。 但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也太低估东汉政府治理荒凉的北方边境地区的能耐了。 上文引用过的《困学纪闻》里,王应麟也提到了另一个问题——“雄郡皆无长城,惟范阳郡北界有城,自余但障塞耳。” 所谓的“雄郡皆无长城”指的是今天河北易水以南地区,当时属于范阳郡,而不属涿郡。
然而王应麟提到的这一段话正是出自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易水》,而郦道元和东汉的史官们可不一样,他可是个地理学家,对于边界问题的记载应该是很讲究的。如果此处说范阳郡没有长城,显然是在叙述正确的情况下,特意忽略了今天河北易水以北的武烈河流一带,因为这里确实属于东汉时期的涿郡管辖。(请参见本文附件) 所以综合各种说法来看,东汉时期的涿郡应该如汉书·地理志》所载: “涿郡 ……属幽州;……武遂令。” 即它既不属于河北南部地区,也不属于山西和内蒙古。而是在今天京城南部的北京-保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