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半岛政策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维持现状,不介入半岛的事务。 但实际上,中国与亚洲的半岛的关系相当密切和复杂。 从古代开始,中华王朝就有“天下”的概念,自己既是中央王国,其他都是边境藩属,所以,天子的疆土永远是最大的,要“抚有四海”“一统山河”;周边政权都是朝贡国。当然,能跟天子平起平坐的只有日本人、高丽人(韩国人)和大琉球国,因为这三个国家是册封国,有自己独立的官制、府兵制度和天文历法,并且都有跟中国一样自称本朝的尊严。其他的东南亚国家要么直接归属朝廷管辖,如安南,爪哇;要么接受中国册封,如暹罗(泰国)、吕宋岛(菲律宾)等地。
所以,从历史来看,半岛问题对中国来说,其实是不存在什么实质上的外交关系的,毕竟在藩邦体系里,这些地区都是属国的属国。但近代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特别是日俄战争的爆发,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发生了剧变。日本占领了朝鲜半岛,俄国则占领了东北和西北利亚,两国以长城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这一“划界”虽然未经国际承认,却实际保持到二战结束,成了东亚地区新的地缘政治基础。 日本人之所以能抢占先机,关键是利用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野心。当时中国内忧外患,袁世凯为了建立不世之功业,遂以“保护侨民”为名,将日本的意图通知了本国政府,并派张作霖率军进驻辽阳,准备接应日军进攻。
由于国内舆论纷纷质疑出兵的正义性,以及南方的护法战争愈演愈烈,导致袁世凯不得不暂时妥协,他令奉军撤至山海关内,同时电告日本政府,以关东军的行动“损害了我国的体面”为由,要求日方立即停止进攻。 就这样,在日本蓄意挑衅下,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得以避免。
此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之间围绕半岛的争夺战,主要是在伪满州里的“绥靖”与“扫荡”,双方都在竭力限制对方影响在自己控制领土内的扩散。 苏联的介入,让日本企图占领整个半岛的计划遭到破灭,斯大林多次提醒中共方面,不能在东北采取亲日的立场,否则会重蹈东北义勇军的覆辙。因此延安方面一直对关东军的挑衅采取强硬态度。
直到抗战胜利前夕,由于美国已经确定支持台湾及琉球的独立性,且日本又不断在东南沿海袭扰,破坏解放进程,才终于造成了中共攻占东北,进而横扫华北的局面。 从此,东北不再是日本势力的范围,而是成为了一个悬置的战场,一个中美较量的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