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字五行怎么解?
《说文》中说,“源”字的构造是上面一个“水”,下面一个“原”。 那么上面的“水”是什么意思呢? 古文字中,“水”的形状有点像“三点水”加“竖”的形态。所以“水源”中的“源”在古代写作“”。 现在我们看到的“源”的字形是由小篆(秦朝的文字)演变而来的,下面是“原”,上面是一朵“水花”。这朵“水花”就是“源头”或“出水口”的意思了。
“水”有什么意思呢? “水”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像水流动的样子。金文和小篆把“水”写成了“氵”,现在的简体字“水”也是由“氵”构成的。 所以“水”表示的意思就是流水、水流。
那么整个“源”的意思是:
“源”的字型是在一个“水池子”里“水花四溅”。这个画面表达了两个意思:
一是说明水的来源,即水是往上冒的;二是说明水的力量很大,能把池子里的石头都冲得飞起来。 因此现代词语中“根源”“源泉”“血统”“原著”“原创”“水源”“源头”等等用“源”字表达的概念,都可以从“源”字的本义找到根据。 而“原”是什么意思呢?
“原”的字形是在一个“草丛”上放着一块大石头。这块大石头就是“原”字的意思。所以“平原”“原生”“原形”“原貌”“起源”等等和“原”有关的词语,都是从“原”表示大石头的意义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