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五行属字?
五行的划分,其实是一个长期以来的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先秦到汉唐,一直没有人把五行分成五种元素。直到宋朝,朱熹才提出了“五气”的概念来作为五行之本。(《礼记·月令》孔疏) 那么为什么到了宋代,人们才开始提出“五行”的本质是“五气”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先秦儒家看来,五行就是五方、五色、五脏等等,根本不存在一个“源初”的五行。既然没有源初的五行,那自然不存在相生相克的问题了。
在古人讨论五行生克的时候,总是需要先确定所讨论的五行是哪一个五行。然而人们发现,如果以自然界的物象分五行的话,那么最终得到的五行,和人们常说的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概念并不一样。比如南方属火,但是火焰却是红色的,而且夏天也是炎热的而不是干燥的;西方属金,但金属却属于固体而非液体。这种矛盾的存在表明所谓的五行的确有被人为规定之嫌。所以宋朝以后的人开始质疑五行的可靠性。
在这种背景下,朱熹在四书集注里提出“五行者,五气也”的说法(见《孟子·滕王阁序》集注)。用五气来解释五行,显然比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解释五行更加可靠,同时也更容易让儒家弟子接受。于是五行开始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概念——“行”在这里并不是指水行、火行之类的意思。
后来明清之际的哲学家们,如王夫之等人,虽然对朱熹的五行说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怀疑,但依然没有摆脱朱熹的影响,没有彻底推翻“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体系。所以今天我们对五行依然保持着一种模糊的认识:即它们既是物质,但又不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它们是气,但又不是真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