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五行几层土?

阳环芬阳环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我一开始以为是一首打油诗,念起来应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结果不是…… 这个问题比较学术性,我尽量用学术性语言来回答。 我对易理研究不深,只能就我的理解来说了。 先明确一点,周易是讲变化的,所以讨论问题要基于易经的原句,不要拿我们的主观意识来揣测古人。“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系辞》里说得很清楚:“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就是“象”“像”,我们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就是用图像来表达义理。

既然如此,我们现在讨论一个问题,就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在周易原文中是以什么图像方式来表达的(即这个图像是什么),然后以这些图像为基础来谈这个问题。 “天在地之上,云行雨施;君子在上,小人在下。”(《乾·大象》) 这个图好像有点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把上下卦分开来看就容易多了—— 上卦为乾,代表君王或者君子,初九爻动,出师征伐有功,象征贤能之君统御天下; 下卦为坤,代表老百姓,六四爻动,百姓顺服于君主,天下大治。

这样一幅画,暗含了君臣共治的理论,与西方的民主理论不同,但的确是一种“中庸”的思想——让百姓适当听话(顺从),君王适当有为(积极作为)。这看起来就好像土地被充分利用,耕作得当,收成很好那样。所以,“地在上,君在下”就成了一个象征“君臣共治”很好的比喻。 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解为易理的话,那么“士商农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这就是五行的土了。 但是,我们能不能只根据这个图就认为“君臣共治”就是五行的土呢? 不能,因为周易里面类似这样的图还有很多,如果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解释,那易理不是很混乱吗?其实,我们只要保持一个观念就可以了——“易”是用图像来表述道理的,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但是每一个具体的意思却有区别。

回到这个话题,什么是治国最好的状态呢?《乾》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元,就是开始,引申义是创始、创造、化生的意思。天地之间最大的道理就在于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二者所创造的,而且它们都要顺应阴阳二者的规律。

《序卦传》进一步解释了这个道理:“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际,只有此数。”就是说,有天地,然后才有万物,这是创生;而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有数的,这就引导出了后文的数理易道。其实,这已经触及到了易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数。

什么是数呢?《系辞》说得很清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数是怎样形成的呢?“无思无为,顺其自然,数立于其中矣。”也就是说,事物发生了,数量也就确定下来了。 所以,我们看到《乾》卦六爻全动,《坤》卦六爻皆静,数字是一样的,都是“六爻全动或六爻皆静”的“六”这个数字。

为什么是六呢?《文言》里有答案:“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仪;偶而成耦,以象四时;奇数为阳,故天以六为极;偶数为阴,故地以五为极。”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几个数字来计算,为什么是这几个数字呢?因为它们是奇数,而且是阳数。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另一幅画面——“天在地之上,云行雨施;大人(君子)在地之中,上下周流。”(《乾·文言》)这里,我们把君子比作了自然界的阴阳双方,而自然界的阴阳双方在周易里的形象就是乾坤,也就是此时此地最恰当的解释。

邢婷婷邢婷婷优质答主

“火克金,金克木”中土被当作克火的属性来理解,这个说法来源于《五行大义》里关于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论述(即“土生火,火烧土成砖瓦”),因此这里所提到的土是作为生金的属性的存在。 而在古代医书里对阴阳理论的运用更加复杂一些了,比如张景岳在《类经·运气》中谈到风与湿的关系时便提到:“风伤腠理,湿流关节,此风湿二邪之为患也。” 在中医学上这种理论还体现在中医诊断学里的脉诊上——把浮、沉等脉象分别归于水火,而把迟数,弦紧等归于土木;其中对于土的描述有“脾胃相干,互为表里,土气冲和,温煦不燥……脾为阴土,肺为阳土(此处应理解为金水相生的意思);土性缓滞而不燥烈”(见《中医诊断学》第5版P467-468)。 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么题主说的伊五行就应该是二层土了——“一阴一阳谓之道”,故应是“一阴二阳之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