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五行是什么?

迟竞歌迟竞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曰,“縈,绕也”。又引《诗·小雅》之“伊洛湯湯,順流而營。”段玉裁注云,“環轉皆言繞也。”此二字本義皆與行無關。 《漢語大字典》收入了這兩個字,並且都解釋為「經過」、「走」「循環往來」等意思。 又說它們「現常指環繞一個中心點的線」——看來這也是由「繞」的意思引申出來的。 但是《漢語大字典》沒有收載「圍」(读音wéi)的字形。我查到的是這樣寫法的,「圍」的字形是加上了框的。 我想問問大家,這麼做的意義在哪裡呢?這種字形究竟是有什麼來歷的呢?我查了很多古文字學著作,都沒有找到答案(如果有知友知道,願聞其詳!)。

「紆」的字形也是加了框的。我查到的書上都認為它是從「围」字簡化而來。《漢語大字典》亦然。但是,「環」字的字形則不是加框的。 我想了想,可能有下面幾种情况:

1. 「圍」在早期是用作表聲的字根,形如「囗(wéi)」。

2. 有時候「圍」作表聲用,而有時則不。當它不作表聲用的時候,形如「圖」。

3. 「圖」和「圍」常常通用。 4. 後來「圍」字統一為今形,而「圖」字分化為「圖」和「圗」。 以上都是我的猜想……有知道的同學希望不吝賜教!!

宰正蕾宰正蕾优质答主

《说文》中有“系”字,注曰:从糸(mì)生声;《康熙字典》中说:古音读系(xī)、又读xiàng 或 yiàng;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则标注为 shì。

所以 “萦”这个字在汉代是写作上形下声的 “縈”字的读音,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变成了去声 huí 的读音,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这个转变的过程非常有趣——它跟佛教的传入与兴盛有关!因为佛经是用梵语翻译过来的,为了便于发音和书写,必须将一些汉语音变成对应的梵文字母,于是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字形——“萦”作yàng (āng),即是从“縈”而来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