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在五行中属什么?
“米”这个字,在古代写作“米的甲骨文字形”、“米金文”和“米小篆”(见下);现代汉字中的“米”是古代“稻”的简化字或俗体字。 古人在造“米”的字的同时也造了“稻”的字,而且两者很相似。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同时造这两个表示同一事物的字呢?这是因为他们要分别用于表达两个不同的概念——稻米的“米”与稻子的“稻”。所以,虽然这两个字的形体极为相近却又完全不同,它们就像一对龙凤胎一样。比如我们比较下面三个字形(从左到右依次为米金文、水丰禾古文、黍金文[3])就会看到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下面两点:一是中间一横的位置不同,二是下部“未”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根据上述字形可知以下事实:一是由于古代的“稻”和“米”都是指一种农作物,只是用来制作食粮(稻米)还是用作饲料(稻草)的不同而导致用途上的差异,因此二者没有明显的形体分化,所以它们常常同现于一个字里,而不会分别出现两次;二是由于“稻”的用途主要是做饲料,因此它常与作食粮用的“粱”“稷”“麦”等并见于同一个字形里面,如“禾”就是稻、粱、稷、麦等作物的总称。稻、梁、菽、麦、稷、稻这些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三是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古人之所以用两种不同的写法来区分“米”和“稻”,是因为它们的用途不相同,一个是食粮,另一个是饲料。至于为何前者为“米”后者为“稻”就不得而知了!
由上所述还可得到如下结论:
1. “米”在古代不是用来表示米的本义的。因为如果用它来表示这种本意的话,那就不会有“稻”这一字了。这是因为稻米既可食用也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而稻却只能用来制作饲料而不能做主食,这就使得稻的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于是人们就专门造了一个“稻”学来专指稻子而非大米。而这种专门用以表达某一特定含义的词叫“词类划分法则”——也就是所谓的“以词类划分法则”。2. 从以上对“米”字源头的考证可以看出,“米”字起源于商朝时期,到了西周后期才真正被人们所广泛使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米"字也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且富有内涵的一个汉字符号。
我们可以看出古人造字的良苦用心。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们不惜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才能创造出一个包含如此丰富且又极具审美价值的汉字系统。中国古人在语言文字方面所具有的智慧是多么令人折服啊! 在《诗经·小雅·天保》中有这样的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老百姓已经够辛苦了,也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了吧!希望统治者能够把粮食分给百姓们吃,这样才能安抚天下百姓之心。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对于食物的需求就已经是相当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