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剧场在哪里?
“成都话剧中心”已经不存在了,其所属的成华区政府搬到了新址。 原址现为成都市少儿图书馆所占据。 在成华区府青路和一环路路口,有座五层砖混结构的建筑,上面写着“四川省成都市少儿图书馆”,不过进入大门之后,就能看到醒目的招牌——“人民剧场”。 这座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建筑,曾是当时成都市最大的剧场,能够容纳1200多名观众。 现在它依然焕发着光彩,只是不再播放电影,而是变成了儿童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在艺术宫里观看演出、参加绘画和手工兴趣班。
而在一环路内,曾经星罗棋布的话剧舞台如今只剩这个“人民剧场”独苗——虽然名字仍旧冠以“人民”,却早已失去当年的意气风发,变成了区属文化单位的附属设施。 对于老成都来说,“人民剧场”这三个字有着不一样的情结。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经是我国话剧运动的一个中心和重要基地,中国话剧的“五大团”中的三个就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青年话剧团,他们来这里演出的盛况一时无两。
那个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西伯利亚的火车把货轮载满进口粮食,运进成都;同时,从成都会场走出一批又批的演职员——他们刚刚结束排练,乘上回京的列车。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品味的变化,传统的话剧逐渐式微。1978年,“人民剧场”改名为“成都市话剧院”。
到1983年,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当前加强全国剧场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文指出: “对一些长期上演低劣作品而市场狭窄的剧场,应考虑调整或撤销。”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但对于当时的“市话剧院”来说却是当头棒喝——在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商品经济的时期,它因为创作能力不足、剧目水准较低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