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地铁几号线?
今年3月28日,南京市规划局网站发布《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批前公示,对南京全市25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143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划定。 此次公示的143处历史建筑中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御碑。
按照规划,这143处历史建筑将分为四类进行保护: 其中,一类历史建筑是建筑本体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重要历史遗迹,包括9项;二类历史建筑是指重要近现代成果、重大历史事件及社会名人相关的建筑物,包括14项;三类历史建筑主要为传统风貌建筑和特色民居等,共67项;四类历史建筑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工业遗产等,共53项。
在143处历史建筑中,有62处在鼓楼区,占43%,分布最多的街道为宁海路街道,共有17处。其次是秦淮区,有11处,建邺区10处,栖霞区5处,下关区和江宁区各4处,雨花台区3处,浦口区、六合区和溧水区各有2处,高淳区仅有1处。
根据公示,这些历史建筑的修建时间最早的是民国18年(1929),最晚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不过,由于南京城历史悠久,存在大量明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城墙等史前遗址和古迹,因此这些历史建筑的“年龄”最多也就几十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年轻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公布的名单中,有7处涉及校园旧址或校园文物,分别是南京大学旧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旧址、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学楼、南京林业大学旧图书馆、江苏警官学院旧校区及教学楼、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土木楼、金陵科技学院清水亭校区文科楼。
这些校园文物大都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对于“最年轻”的南京来说,它们的“年龄”已经不算小了。比如南京大学现在最古老的建筑——鼓楼校区逸夫馆,建成于1985年,而南师大旧址上新建的仙林校区,至今也不过十几年。这些学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保留了历史的印迹,有的还保留着老校名,如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