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涨工资?
首先,我们看看国外是怎么应对通涨的。 一般国家都会采取增加税收、发行货币或者提高公共债务来应对通胀。当然,还有一部分国家采取减少政府支出和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的做法。虽然手段不一,但是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通过财政工具抑制通货膨胀。 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它们往往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遏制消费增长,从而降低通货膨胀。而对于发展中地区和国家来讲,由于这些国家的税收占GDP的比例通常较低(除开中国大陆以外),所以对这些国家来说,它们更倾向于采用发行货币和扩大公共债务的方式来对抗通涨。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2015年底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央行都采取了收紧银根的政策,各国央行都在大规模缩紧资产负债表,这使得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资金大大减少了,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信贷刺激下的经济模式影响巨大。在资金供给下降的背景下,我们之前依靠信贷扩张推高的物价上涨显然很难继续维持,因此价格水平上涨压力明显减弱。
另外,我们从数据上来看待这个问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导致了流动性泛滥和物价上涨。然而自2017年开始,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通涨升温的情况,比如欧盟CPI已经达到5年新高,日本CPI更是接近3%。相比之下我国的CPI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这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成效以及进口价格的下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PPI已经连续4个月上升,涨幅显著,这反映了需求侧正在逐渐恢复,这将有助于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我国CPI中能源和食品价格合计占比超过70%,其中煤炭在能源价格中占比近60%。下半年随着供暖季的到来和去产能政策的执行,煤炭价格有望继续攀升。另一方面,国际上油价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下滑之后有可能迎来反弹,这也会推高我国的能源成本。
综上我们认为,成本推动型通涨已经在路上,不过考虑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通涨预期受到一定压制,因此央行仍有充足理由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都不大,而资产价格方面,人民币汇率已经有所反应,美元/人民币突破6.6的关口,离岸市场甚至一度触及7,如果出口形势没有明显好转,预计贬值走势还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