澯五行是什么?
“澯”字,读作càn 。古同“粲”、“灿”(多用于人名),意为鲜明、灿烂的样子;又有清澈之意;此外还有韩国首尔道山中学一名称用此字。 《说文》:粲,米色皃(貌)。从米,赞声。今作燦。又《集韵·善部》:灿,或作粲、㿴。亦作𥊣。
1.《汉书·宣帝纪》:「庶几朕之不陨先帝之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陨音允。言我欲勉力不坠先帝之业也。」
2.唐·白居易《上淮州崔郎中》诗之二:「功成身退君知否,莫使金瓯有缺然。」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一》引《冷斋夜话》:「予尝寄朝中亲旧詩五首……四曰『塞垣苦寒』云:『功名本是浮雲物,何為年年自苦辛?但令圣祚延绵日,直使黄河清盡源。』」
3.南朝梁·任昉《齐竟陵王行状》:「虽在军旅,未尝忘学。手不释书,至忘寝食。」
4.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夫差既死,勾践遂入吴宫,问太宰嚭以伯嚭之墓所在而拜哭焉,尽哀而去。回到本国,与范蠡、文种等相议。」
5.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其石皆赤色,非天日之所染濯,盖石之本自然也。"
6.北周庾信《春赋》:"冰霜正惨凄,行子益踟蹰。"
7.晋·陆机《吊魏武帝文》:"惟昔富春,生公讲居,苍生困於毒螫,白刃交於前衢。振策强起,将投其身。"
8.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初未丧,乃能在庭除。"
9.唐·韩愈《送李翱的书》:"夫子始得吾文,以为可阅。观其反复甚勤,可谓能读。" 宋代的杨万里也有“读书万卷始通神”一说。
10.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贯。」
11.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内心如一兮,不徙中曲。」 王逸注[中,去声]:「谓心无二心,心口不二。"
12.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取诸人,以为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