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休闲体育?
我们要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休闲”? 英国社会学家理查德·伊万斯(Richard Ivens)认为,“休闲是从工作中解放出来,用于享受生活的那部分时间……它意味着自由地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在哪里做的权力。” 由此得出,休闲是基于人类自由选择的观念而诞生的概念。所以,无论是健身、游学还是参加各类主题派对,只要是基于个人自由意志做出的选择,都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休闲的范畴。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休闲就只是一个中性词了。
正是由于人类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关于休闲的概念也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比如在美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大学体育仍被视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建立自信和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对于培养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性——毕竟,在21世纪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成为世界公民的时代”,缺乏体育素养的人就像不具备读写能力一样沦为社会劣势群体。于是,原本中立的休闲概念开始带上新的色彩。
同样,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休闲的一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健身人群超过3亿,预计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3亿。 当然,在重视体育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另一个问题——当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6万个公共体育场馆。然而,这些场馆在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15%的场馆常年处于关闭状态,70%的场馆开放时间和场地供给不能满足需求,90%的场馆开放收入不足成本。同时,群众参与体育所花费的时间、支出费用及对场地要求难以满足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可见,虽然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缺少必要的政策和产业扶持,这种意识可能会变成一盘散沙。政府需要在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专业指导、保障公平参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等方面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