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骂人是什么生肖?
“子不教,父之过”的兔爸 《诗经·小雅》中有言,“民莫不敬,惟孝友于兄弟。”孝、悌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然而,在周王室内部,这两个字却成了辱骂王孙贵胄的词语——尤其是骂一个人不肖、没出息。 这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周厉王的儿子姬胡被叫做“桀纣”。 关于“桀”字的含义,汉儒郑玄解释得很生动:“桀,恶也;言甚恶如桀。”西汉大文豪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也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来评价周厉王的世子姬胡:“纣故恶也。” 但问题在于,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既没有提到“桀”字,也没提“纣”,更没有连起来用。他其实是说,周王室衰微是从周厉王开始,而周厉王无道是因为他的儿子姬胡太坏了(或是不像他爹)。这话是在批评周厉王后妃没教育好儿子,而不是在骂姬胡本人。
到了东汉,经学家赵岐注诗书时沿袭了郑玄的这种说法,认为“桀”是指“罪之大者”,“纣”则形容人很丑。他补充说,因为“桀”和“纣”都是凶暴之徒,所以可以连在一起使用。这种观点后来成了正说,一直延续至今。 “臭老九”的猪龙 说到成语,很多人都知道“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句里面“平”的意思是指平原,但另一个常见的“虎落平岗”中的“平岗”可不是指平地。在古代汉语里,这个“平”通“苹”,指水草茂盛的沙洲。这显然是对应着“虎落平阳被犬欺”里的“阳”。 “阳”原指山的南面,这里特指被群山环绕的丘陵,与山相对而言。整个词的意思就是说老虎离开深山进入荒野,成了“无粮之王”,被野兽欺负。 不过,老虎毕竟还是山林之王,在古人心目中地位依旧很高,所以一般骂人不像现代这么狠。古人最常用来骂人的动物不是狗也不是猪,而是“豕”,也就是“猪”。
例如唐代罗隐有《雪》诗云:“凭君莫厌临风笑,吾辈还应得有猪。”宋代苏轼有《十月二日初到汝阴》诗云:“为公醉倒苍苔上,梦里何曾见五朱。”这里面的“五朱”就是“五色猪群”的俗称,也就是说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喝醉了倒在青苔上睡着了,居然梦见自己变成了猪! 在所有的猪变种里,最招人嫌的是“豨”,因为它长得像狼,食性也和狼差不多。除了吃草之外,还捕杀其他动物,甚至吃人。更致命的是,它身上有一股臭味,以至于汉代大儒董仲舒都说:“猪,阴类也,故称豨陰。豬,彘也。臭秽,故谓之豨。” 作为“臭老九”的猪,自然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