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行属什么意思?

融菲安融菲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代汉族哲学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组成原理的五个概念。五行的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存在。最早记载于《论语·子罕》: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这里,“水”代表的是性格上的“刚”;“火”代表的是行为上的“毅”;“土”代表的是物质上的“木”;“金”代表的是能力上的“讷”。

古人认为这五种德行,是人达到仁德的根本途径。因此称之为“五行”。后来人们把它用来比喻社会中的人,把土叫作财富,把金叫作权力,把水叫作智慧,把火叫作礼教,把木叫作仁义。

在现代中医理论中,五脏被喻为五行:

心——属火,其色赤,五味宜苦。

肝——属木,其色青,五味宜酸。

脾——属土,其色黄,五味宜甘。

肺——属金,其色白,五味宜辛。

肾——属水,其色黑,五味宜咸。 人体内外环境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用五行来表示。如人的情绪:喜(喜悦)属于火,怒(愤怒)属于木,哀(悲哀)属于水,惧(恐惧)属于金,忧(忧愁)属于土。

自然界的天时变化也有五行之分: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四季末个月属土。

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也分阴阳五行。例如:

心——阳中之阳,心火。

肝一一阴中之阳,肝气。

脾—一阴中之土,脾土。

肺—一阳中之阴,肺气。

肾一阴中之水,肾水。

农兴璋农兴璋优质答主

五行是一个表示物质属性的词语,古人运用五行学说归纳五脏生理功能和阐释病理改变。如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来说明或形容人体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又以五行学说阐述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规律。临床中的脏腑证候可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以及它们的表里相合(膀胱、大肠、小肠、三焦)证候。奇恒之府和三焦是疾病或病理过程中的证候名称,病去而证消,不存在“久病入络(奇恒之腑或三焦)”的说法,即它们不列入久病范围。

所谓久病,以年、月为计算单位。从字面释义久为长久、久远、历时很长等意思。通常所说的久病,即疾病经较长时间(年、月计算)患病而产生的证候。久病入络与五脏相关,即“五脏受病而不能愈”指久病累及入里而至五脏。“伤于湿者,上先受之”、“伤于风者,下先受之”是说明外邪致病的发病特点,不是讨论久病的问题。例如风寒湿之邪在肌表而引起的太阳表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未能痊愈,则会继续向里传入太阴肺经以及太阴脾经。如果病及阳明胃肠和少阳胆经,也是直接传入,与久病入络的含义不一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