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巷的地铁在哪?
在武昌,有一条闻名遐迩的美食街——户部巷。 它北接解放路,南邻复兴路,东靠张之洞路,西为中山路;这里早点小吃最多,有热干面、油条、豆腐脑、汤包等;午市以餐馆为主,有各种菜系和风味;夜市则以烧烤居多,其他还有炒田螺、炸鸡腿、卤水拼盘等等。总之,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吃的东西。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条“食”光不老的胡同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 在民国时期,它属于汉口英租界。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作为日侨聚居区,日伪在此地设立了警察分局和税务署,对进出口贸易进行严格管制。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了这地区,设立国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财委会”)。1947年2月,中央银行因迁往南京,将武汉分行移至此间原日伪设立的“税局”大楼办公,并将原设在江汉东路的中央信托局武汉办事处迁移此处,于是这一带成了“财政部中储司”及“中央银行武汉分行”这两个机关的所在地。
直到今天,附近的路名还留着“中正一路”“中正二路”……的痕迹。 而那条闻名遐迩的“户部巷”,其实是指“户部行”,也就是“中国银行”的意思。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两湖总督张之洞奏请清廷设湖北官钱局,专办湖北省内交涉汇款事宜。随后又在武昌旧粮道街设分局,购地建房,作为官钱局的分部。
辛亥革命爆发后,湖北军政府接管了这里的银号,将其改为“湖北造币厂”,专门铸造钱币。不久之后,又与相邻的京汉铁路总工会联络,共同在工会大厦的底层开设了一个大饭堂,供广大工人、群众及军政府人员食用。
随着湖北造币厂的兴旺发达和客户数量的迅猛增加,该分部的业务量也与日俱增。为求方便客户,湖北造币厂于1916年在汉口设立了“汉口分行”,并以原址“三皇殿”命名为“三皇殿支行”,开始发行票面为五元、十元的钞票,通行于鄂、川、黔等地。
到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战火的蔓延和经济的恐慌,武汉银行的现金和准备金大量外流,纸币发行数量随之猛增,到1943年底,累计达7.3亿元,是抗战前发钞量的8倍多。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国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在武汉成立“联合办事机构”,统一管理全国财经事务。而位于三皇殿支行的中央银行汉口分行也从此成为这个“联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