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字五行是什么?
“袍”的繁体字为“袍”,《说文》释“袍”为“大袂也”,即宽大的衣袖。可见,“袍”是一种有袖子的衣裳,而袖子在古代又称之为“袂”。 由于古代男子多穿长袖衣服,因此古人将带着袖子(或称为“披帛”)的长袍统称为“袍”,而不戴袖子的上衣则称“襦”[1]。《玉篇·衤部》云:“袍,襦也。”“襦”与“袍”是一对古今字。
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知道“襦”的样子了。“襦”最早指的是短袄,与今天的短款棉袄差不多。由于周代已有深衣制度,“襦”也逐渐向长裙的长度延伸。直到汉代,人们还认为“襦”是衣着中最短的。如汉武帝加封李夫人之父李延年为“李侯”时,诏书上说李延年“歌舞之教,庶几续鲁史之文焉……宜尊为乐府,列于上庠,广其舞,作九韶之乐”。《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善骑射。孝文帝庙垣中兽失。复置兽,左右百官各以其物拜。仲翁取马,进谓上曰:老臣贱病,气力不复能骑。愿车驾幸臣宅观马,因发马冠上。”这里“谒者持马入殿下”的就是李延年的“马冠”,显然这是一顶饰有装饰物的帽子,说明李延年所穿的“襦”相当短,不然也不会用帽子里面的东西来代替裤子了。
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里对“襦”的解释是这样的:“襦,襦裙也。男女同服。”这说明在当时男子的裙装也是穿“襦”。然而,东汉时期似乎出现了一个逆转,虽然文献中仍然记载着“襦”的长度,但是穿上这种短的衣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而不是像原先那样必须依照制度的规定的。如东汉时期有名的美女赵飞燕,她本是汉成帝的一个宫女,因为善于跳舞,被汉成帝看中,立为皇后。根据《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身材苗条,穿上“襦”后几乎无法见到腰身。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撰写《世说新语》时,记录了一件和赵飞燕有关的事情:“魏明帝正始中,何晏、邓扬等共论《庄子·逍遥游》,于是裴徽答曰:‘庄子所谓的逍遥,是无所依凭才能游心,不是无所凭借而放纵。’杨曰:‘今亦使庄周与二子比似。’”据《晋书·皇甫谧传》:“谧少好学,善属文。”皇甫谧所著的《高士传》里记下了裴徽的这段话以及他的解释。其中讲到裴徽所穿的“襦”相当短,以致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衣裾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