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是什么生肖?
“中国龙”就是“中华十二生肖”中的“子鼠”,是“十二星次”的“箕水豹”(见《晋书·天文志》),这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 不过这种形象并不令人感到“威猛”和“神武”,所以人们觉得它不够“像话”;于是又在前者头上加上两只犄角(像鹿),身体加上鳞甲(像鱼),尾巴缩进腹中(像蛇)——这样改造之后,“龙”才算是有了比较靠谱的“原始造型”。
这种改造后的新形象,在中原地区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上,已经有了体现。如四川春台乡出土的战国大铜盘上(《文物》1965年第一期),就有几段“龙形”纹饰: 这些“龙”,已经有了一点点“飞腾”的样子,而且头上有角,身上有鳞,跟早期的“神似”已有了明显的区别——这应该是当时人们对“龙”的形象认知的主流。
但是请注意,这些“龙”的腹部都是空的!这说明一个事实:当时的“龙”是没有“尾”的(否则肚子不可能留白);或者说,没有“尾”的“龙”才是正常的。这一点可以在《礼记·曲礼下》中找到证据: “龙头”与“蛇身” 这里提到的“龙”的形状,显然已经是“无尾”的了,所以孔子认为这样的“龙”才“像样”一点。
那么这种“无尾”的“龙”又是从何而来呢?从商周时代的一些青铜器铭文来看,这种“龙”其实是夏代的图腾,或者说是夏代民族认同的象征。《国语·周语》里记载了周宣王问司马侯如何评价先代圣王的事情,其中提到了颛顼: “我祖契,官成于禹,德盛于舜,世绩其雄;以受封于唐,故名‘唐尧’。” 契是禹的儿子,舜的岳父;而他的后代唐尧继承了大禹的王位,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
但这里说的“唐”,其实指的是山西境内的陶唐氏,他们的祖先原来是夏后氏,是夏朝的首领。这个部落的图腾,正是“龙”——身上无尾而有首的“龙”。 当然,作为游牧民族的夏人,他们所供奉的“龙”,肯定跟中原地区的龙崇拜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