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还是自贸园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简称,是在中国境内关境外设的一个区域。 该试验区旨在探索中国金融、贸易等领域改革与发展的路径。 201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5年4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至整个洋山港区及附近水域。 而所谓的“自贸园”,是相对于之前存在的“老港”而言。“新港”建成后,原来位于浦东老港镇地区的港口功能逐渐搬迁到新港,同时为了配合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在原老港地区建立了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临港新片区”。简言之,“自贸园”就是一个新设立的园区。
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总开关”和“分开关”的关系。 上海总共有三个自贸区,分别是外高桥保税区(原)、虹桥商务区以及临港自贸新区。
其中,外高桥保税区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面积将近60平方公里。 由于之前的保税区和海关的特殊关系,这个地区被形象的命名为“境内关外”,也就是在海关管辖的范围之外,但本质上又属于中国领土范围之内。 所以,在保税区内实行的是“国内法律,外国金融”的管理模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境内关外”政策。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在海关监管下,自由进出、安全运营并且最大限度地享受国际化的管理、运作服务。 但现在,这一政策的实施范围已经进行了调整,原来的保税区拆分成两块,一部分成为如今的“自贸试验区”,另一部分则保留“保税仓”的功能。 至于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政策区域呢? 因为上海的对外贸易占据了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外贸半壁江山的作用,所以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先行一步尝试这种“境内关外”的政策创新。
目前来说,除了贸易上的便利之外,试验区的金融业也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比如,跨境人民币业务就首先在这里试点。 当然,作为改革的试验区,这里自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