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几个钢铁企业?
全国原冶金部系统有90多个钢铁厂,现在多数已经关闭破产了,剩下的也处于亏损状态。 全国还有多少个钢铁厂,这个数据很难找到,因为很多小型的钢铁厂都没有进行工商注册,属于非法经营的集体企业,这种工厂特别多,尤其像河北、辽宁这些地方,一个小县城就几家的钢铁厂。 能够找到的数据是,我国目前从事生铁冶炼的企业一共有123家(含合营),其中独立炼铁企业105家,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联营及兼并企业18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
这些企业的产能总共为4.7亿吨,如果加上在建项目的产能5600万吨,总产能将达到5.26亿吨。 从产量上看,2017年共有65家钢铁企业生铁产量超过500万吨,占全部企业数量的53%,合计生铁产量达4.68亿吨,占总产量的97%。 这65家钢铁企业中22家在2016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亏损,合计亏损金额高达740亿元。而在2017年,这65家企业中有49家继续亏损,仅16家实现盈利,合计亏损额达到1659亿元。 在所有钢铁产能集中地区中,华北和东北两大地区合计产能占比高达70%。在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这两个地区的亏损额最大,共计2305亿元,占全行业亏损总额的72%。 其中,河北地区作为钢铁重镇,不仅亏损企业数量多,规模也大,共16家钢铁企业亏损1285亿元,平均每家亏损79.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目前我国有500多家钢铁企业,但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企业只有3家,500万吨4家,其余绝大多数(99%)企业的产量在500万吨以下,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两极分化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钢铁行业的分化是行业调整的必然结果。钢铁是一个具有规模效益的行业,只有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成本才会大幅度下降。像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整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可能只有2000万吨或者3000万吨,但最大的一家钢铁公司就达到了2000万吨或3000万吨,一家钢铁企业就实现了规模经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是“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即每个省都有钢铁企业,企业规模多数都很小。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严峻形势下,小钢铁企业没有能力和国外矿山签定长期供货协议,连短期合同也很难签订,只能从现货市场买进。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目前现货贸易市场价格要比长期协议价高出50%~80%。进口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已经使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甚至出现无利微利乃至亏损的情况。另外,因为小钢铁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原材料,所以,一些企业转向用废钢炼钢,也加剧了能耗的升高。
另外小钢铁企业由于规模小,所以很难实现技术和环保投资。总体上看,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和环保水平跟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国内一些钢铁企业统计的资料,钢铁生产中能耗最大的是炼钢、炼铁和焦化。国外先进企业的焦炉、高炉、转炉的能耗水平分别为68千克标准煤、305千克标准煤和17千克标准煤,而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目前的水平却分别为374、644和62千克标准煤,分别相差5.5倍、2倍和3.5倍。在污染物产生量方面,国外的先进水平分别为125公斤标准米、4公斤标准米以及25公斤标准米,而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05、17和47.5公斤标准米,分别高出77.5%、87.5%和100%。总体看,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综合能耗和吨钢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高于国外先进水平29.8%和45%。如果算上量大面广的独立轧钢企业,以及量大面广、污染严重的中、小钢铁企业,这个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