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五行属什么的?
“尉”的原始字形是“尉”“卫”二字合体,从“尉”得字的本义当与保卫有关,所以《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卫善也,从卫尉声。” 从甲骨文的形体来看,这个“卫”就是“武”字的初形,而“尉”则是在这种初形之下增加了左右两边的两点作饰笔而已,这一点与金文字形相同;小篆的形体则是把右半部分的“寸”变成了“寸”,隶变以后变成了今天的“尉”,楷书则基本遵循了小篆的写法。
由上可知,“尉”字的构形本义应当与保护、守卫有关系,那么它为什么又有了另一个本义“辅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于这两个形体的区别之中——虽然左半部分是一样的,但是右侧的“卫”是横画,而在“尉”字形中则变成了竖笔。根据对古文字形的研究发现,甲骨文中以横向笔画构成的汉字多为动词,纵向笔画构成的则为名词或形容词(比如“天”)[1],因此“尉”字的右边可能是为了表示它的动词性质,才特意写成竖画的。不过,这样一来,在两个形体当中就出现了同一个字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偏旁了——“尉”的左边为“卫”,而“尉”和“卫”所从的“未”——这个“未”最初写作“末”,后来才变成了“未”--则有着完全相同的含义,于是它们都同时成为这两个不同义的偏旁的声旁了。由此看来,“尉”的本义当是作为动词使用的,其本义与“卫”一样是“护卫、守卫”的意思,只不过这里“卫”是用其本义,而“尉”则是因为加上了一个声旁而获得了新义罢了。
关于“卫”字的这一本义,《周礼·天官·玉府》中有记载曰: 若朝觐会同及四夷之国,则共其币玉。大祭祀,共璧瓒。大丧,共含玉;吊丧、问疾、士丧,共翣冕。 注:币玉谓玉币。含玉方形谓之璜,天子以玄璜,诸侯以苍璜,皆以玉而瑑(zhuàn)龙象生之体。含者,尸所含含于口中也。 “含”就是用来含在口中的祭祀用玉,这正好和“尉”的本义相符合。另外,既然此处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玉,那显然这里的“卫”应该是动用法而非名词。 “尉”的这个本义应当是“担任护卫工作”之意。至于它为何又得到了“一官之长”的引申义,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