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乒乓球的打磨?
“打磨”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用刀石等磨掉(器物上的毛刺);用言语或笔墨修理文章(多指删改稿子);比喻过分计较,反复修饰文词。 但大家一般不这么说——因为太费事。 我们一般这样说: 或者: 所以,乒球打磨应该是这样: 但实际要复杂一些,因为要考虑的因素不少。我们把它划分一下,按因素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类,分别讨论:
一、运动员的个人能力 二、器材(拍子、球、场地) 三、比赛环境 一类因素相对固定,主要是在特定条件下选择对应的打法。这类因素包括:球员的实力、身高、臂长、体重、脚法等。比如同样一个动作,王励勤做就很好,张怡宁做了可能就出界。
二类因素需要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主要是在训练和比赛中逐渐试出来。这类因素包括:击打的力量、弧线的高度、球的旋转等。
三类因素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最理想。这类因素包括:比赛的规则与时限、选手的士气与心态、观众的影响等等。
如果按上述分类对乒乓球进行打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这里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同一个项目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很难制定一个完全通用的标准。就像我们不可能让张怡宁去打横板,也不可能让王励勤去打直板。
2. 技术和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迭代进化的产物。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摸索试验。
3. 人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人对于技术的掌握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而我们需要区分对待,不能一味强求。
4. 在实际操作中,一类要素往往可以归结为一项技术,而三项要素则常常可以归并到一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