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对应五行中的哪个?

宗慧妍宗慧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东方”一词在《周易》中,指季春二月,农历三月。《礼记·月令》:“孟春,行夏令,君臣上下皆怒。仲春,行春季令,民气郁阏而滞著。季春,行夏季令,万物盛阳,阴隐而形,君子德施而行化,小人道消而仁德生焉。” 三月中,二月阳气升腾,草木萌芽,故为仁德所养;三月阳气旺盛,树木吐绿,百草生发,是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四月阳气极盛,枝叶繁茂,阳气开始外泄,所以是喜怒失节而亡杀生,与西方金相悖。五月阳气已达顶端,草木达到茂盛之极,阴气始生,所以是土盛满而阳道弱。六月一阴生而六阳极盛,阴阳平衡,万物蕃衍,所以是水至柔而能载物承载。七月一阴生二阳盛,物极必反,阴阳转化,是为燥金肃杀。八月阳极阴生,金旺而木弱,所以是丙火文明以克制。九月阴阳平和,水木相生,是为金水相涵。十月阳极而水旺,是为水雷屯积。十一月阴盛阳微,寒气逼人,是为水火既济。十二月寒水至极,是为冻冰坚雪,此谓“冬管三冬”。 古人认为正月(寅月)为木,主生长;二月(卯月)为木,主繁荣;三月(辰月)为土,主平和;四月(巳月)为金,主收敛;五月(午月)为土,主厚重;六月(未月)为火,主炎上;七月(申月)为金,主肃杀;八月(酉月)为土,主包容;九月(戌月)为火,主明亮;十月(亥月)为水,主寒凉;十一月(子月)为土,主静;十二月(丑月)为水,主寒冷。

还有一种分法。即《河图》、《洛书》中排列的五个数字1、2、3、4、5为东方,其中的1、3、5为南方,其中的2、4为中央,其中的3、5为北方,其中的1、4为西方。用现在的位置表示就是:正东偏南,正南,西南,西北,正西等。这种分法比较符合现代科学的观念。

廉栊廉栊优质答主

东方对应五行中的木,南方对应五行中的火,西方对应五行中的金,北方对应五行中的水,中央对应五行中的土。

五行起源很早,早在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中就有记载,人们最初是凭借对天地的实践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后来这种知识被引申至社会、政治、伦理等领域。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它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认为万事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构成,而任何一种要素都存在着“生、克、乘、侮”规律。

生,即 Mutual Promotion,是相生、助的意思,包括母子相生和子母相生。 木生火,是指木可以引为火种,生热、生烟,为火提供了燃料。火生土,是指热可以将坚硬的木头灰化为柔软的灰烬。土生金,是指金石多深藏于土地中,而从土中开采出来。金生水,是指金属器受寒冷却,凝聚水气而滴水。水生木,是指水分浸入土壤,可以滋润树木,促进树木的生长。

克,即 Mutual Containment,是克制、制约的意思。 木克土,是指植物的根系可以致裂岩石和固土,吸收大地营养。土克水,是指土能阻遏、过滤和吸收水流。水克火,是指水可以扑灭烈火。火克金,是指火能使金属融化。金克木,是指金属斧斤等工具,能斫杀树木。

行相乘,是指事物在正常情况下相克,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制约关系失去平衡,被制约的能力减弱,而制约他物的能力增强以致过度克制,就是所谓名曰相乘。例如,木能克土,木太过而土不足即为木乘土。木本克土,木太过而土反亏少无力,则约束不了木。于是木过度地去克土,就是木乘土。

相侮,指五行中相克的关系紊乱,即反克,所谓子病犯母或母病害子。若以五行生克顺序言之,即为反克。如木乘土,木太过,土反克之,木被侮;木反克土,土太过,木反克之,土被侮。

总之,五行相生,是维持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必要条件;五行相克,是控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据。相生与相克,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协调平衡,保证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