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五行中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五行”这个概念。 “五行”这个词的出现是因为东汉末年人们发现了汉代的《尚书》和西汉初期的《周礼》、《春秋》等典籍中有“土、水、火、木、金”五个字,于是就把这叫做“五行”了。(因为之前典籍中只有“水火金木土”这样的排列组合,所以西汉时期的“土金水木火”就被称作“五行”了) 至于为什么把“水土火木金”叫作“五行”而不是“水木金火土”呢?因为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家们认为:“土居中央,左右上下四方,皆土也。”(张衡《东京赋》)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土生金木水火土”了!
这里先插一句,为什么是“生”不是“克”呢?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世界是由一种叫做“气”的物质组成的,而“克”意味着一种东西压着另外一种东西,这是违反“气一元论”的。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就说:“故五行之气相因,四时之序相生。”“木”生“火”是因为“木”有“火种”——春天植物发芽生长就是“木”生“火”的标志;而“火”生“土”是因为“火”能让土壤变热并含有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回到正题,既然“土生金木水火土”,那么“木”属什么,“火”又属于什么?王充说:“木有根叶,火有焰光;木有其形,火有其色……故木曰曲直,火曰炎上。”(《论衡》)也就是说“木”属阳,“火”也属阳,二者同属阳气,只是性质各有不同——树有枝叶,火有火焰,因此用“曲直”表示树木生长的姿态,用“炎上”来形容火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