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属于五行的什么?
“诚”是五行之首,因为“金木水火土”对应“仁礼智信忠” 《尚书·舜典》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歌。” 五弦之琴就是现在的古琴,也称“琴瑟”、“瑶琴”等;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而“乐”和“礼”是贯穿始终的。 《周礼》记载了西周的礼制,其中就包括了乐和乐器,以及各个阶层的穿戴用度。 西周到汉代,演奏音乐是要遵守规定的,如《汉书·礼乐志》:“雅颂之音,文明典雅,戏玩之志散而不治。”“郑卫之声,淫侈不节,凯风之诗柔缓不中。” 儒家强调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到宋代,朱熹在继承孔孟的基础上,对“五行”进行了系统阐述(详见《朱子语类》),这是“五行”研究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一直影响到清中叶。 那么什么是“心”呢? 先秦典籍中提到“心”的地方非常多,有心的概念,也有心的名词。但大多情况下,心和情、意、思、恨等感情相关联,是一个具有情感属性的器官。
到了宋代,“心”被引入阴阳五行体系之后,有了新的含义——即现代汉语中的“心脏”之“心”,它是一个实体性的东西,与“火”对应。 中医理论中的“心”,实际上指的是“五脏六腑”里的“心病”(即现代医学的“心脏病”)。这与“五脏”中的肝、脾、肺、肾不同。这些内脏的病变不会直接引起情志的变化。所以中医有“心病还须心药医”的说法。
由于生理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中西医对于“心”的认识是有差别的,不能完全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