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比赛为什么没有工资?
中国体育运动员的工资都是财政支出,也就是说这些工资和奖金都是从政府那领取的。 而足球在大众眼中一直是烧钱,败家子的代名词。 每次国家队比赛失利,就会有一大波人跳出来高喊“解散足协”、“归还薪水和奖金”之类的话。 用句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罚你钱都亏死了!” 所以从2004年亚洲杯之后,足协的工资体系就进行了调整,变成了基础工资+赢球奖金,输球奖金为0或者负值的模式。
这种薪资模式在经济学上被称为“锦标激励法”,是在既定的财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胜利,争取名次。 当国足进入世预赛12强赛后,赢一场比赛奖励300万,打进一球奖励50万;进一球并且获胜的情况下,球员最多可以拿到650万的赢球奖金。 当然这种激励方法也是有前提的——必须在有收入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观众入场,没有广告收入,即便赢了球,奖金也是要倒贴的。(这里就不详细说比赛日制年薪高很多了) 但是像奥运会、世俱杯这样的国际A级赛事,只要参赛就能拿工资,不管成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