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代表什么生肖?
应该是“子鼠” ,“子”在古籍中是“籽”的意思,而十二生肖中与“籽”相关的只有“鼠” 《礼记·月令》中有载 “仲冬之月……蝼蛄鸣,蚯蚓出;王侯布德,民得冷冻,昆虫不蛰,鱼陟负冰。其帝颛顼,其神玄枵。” 这里的“王侯布德”中的“布”字通假“播”,意为“播种”,而与“播种”相关的是“子”,说明季节进入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短,气温逐渐下降。此时河中鱼儿浮游,地上蚂蚁探路,植物休眠,准备迎接寒冬的考验,虫类也开始“蛰伏”,但“老鼠”却毫无动静——因为“老鼠”有打洞储藏粮食的习惯,此时正是它四处活动、寻食找物的时节。所以这时出生的生肖是“鼠”。
又根据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子者,十一月之象也。” 明代学者张居正解释道:“十月怀胎,故曰子。” 古人将“子鼠”列为首位是有道理的,这与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界现象息息相关,而且这种观点也被现代科学所验证。据科学家研究,在冬季和早春,动物们的新陈代谢率会有所提升,处于类似高温的状态,以促进能量消耗以及保持肌肉发育,为身体积蓄营养,为来年的生长打好基础。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动物“性成熟”的时期,它们会有寻找伴侣、形成家庭的行为,例如老鼠就会在冬天寻找对象的眼睛发亮起来,开始频繁进出“洞房”。
在中国十二生肖及其本命年观念起源的诸多说法中,影响较大的是“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的基本依据是:“十二生肖及其本命年说”产生于汉代。而汉代是阴阳五行学说广泛流行的时代,与十二地支相配属的十二生肖也必然要被纳入五行系统之中。
于是,有人对照十二地支与五行关系,将十二生肖分为六阴六阳,每三生肖为一组分为四个阶段,用阴阳五行的变化与相生相克的规律解释人生历程。这四个阶段即“童蒙”阶段、“壮盛”阶段、“迟暮”阶段、“终亡”阶段。按这种观点,“十二生肖及其本命年说”是受“阴阳五行说”影响并由此派生的。
具体地说,子、午为少阴、少阳属木,子鼠配木为阳,午马配木为阴;酉、卯为太阴、太阳亦为木,酉鸡配木为阴,卯兔配木为阳。
丑、未为少阴、少阳属土,丑牛配土为阴,未羊配土为阳;辰、戌为太阴、太阳亦为土,辰龙配土为阳,戌狗配土为阴。
寅、申为少阴、少阳属金,寅虎配金为阳,申猴配金为阴;亥、巳为太阴、太阳亦为金,亥猪配金为阴,巳蛇配金为阳。
由于申、酉、戌为三阴,亥、子、丑为三阳,故申猴、酉鸡、戌狗称为“三衰”;亥猪、子鼠、丑牛称为“三死”。
因为辰、巳、午为三阴,未、申、酉为三阳,故辰龙、巳蛇、午马称为“三害”;未羊、申猴、酉鸡称为“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