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五行上属什么?
这个问题,我在微博上做过一次简短的科普(微博地址见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中提到“西方生金”,这里的“金”并不是指金属金子,而是含锡和铜的合金,西方人在古代炼金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因此“西”为“金”。 《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提到“西北则橐驼、戎狄之国,多骏马、牛羊。……其人皆浅理性而恶儒学,喜游侠、任气节。”“戎狄”是指中国西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特产是骏马、牛羊等,性格特点是“浅理”,即文化水平不高但豪爽率真。
这些特点都符合现在英国的民族特征——英国人热爱运动(尤其爱骑马)、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语言简单易懂(相比汉语)、性格坦率真诚(相比中国人)。所以从这一角度看,“英”为“金”。 除了以上两个角度外,还可以从相学的角度来观察。我们都知道欧洲有希腊罗马神话中主神宙斯掌管天空的哈得斯掌管地狱的普洛克纳三神体系。而中国古代神话中天上的神仙主要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备的五方上帝和北斗七星君。
英国位于大不列颠岛,这个岛屿的正南方向就是非洲,按照中国的地理位置来看正东应该属于东方,而英国则在东方偏南方的位置,所以从相学角度来看其特征更接近南方的朱雀而不是东方的青龙。而朱雀在古代是中国帝皇的象征,现代西方帝皇的象征是狮子,而狮子又是“百兽之王”,于是我们就发现了“英王”的另一个雅称——“雄狮”。 大不列颠及其所属群岛,应该在五行上属于“金”。
东方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变化而构成,中医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人体器官系统,将人体的脏腑分为“心、肝、脾、肺、肾”,并在脏腑与官窍、形体、自然之间建立起一个错综的网络系统。
按照五行思想进行类比推论,中国的方位和色彩是:东青、南红、中黄、西白、北黑,并且把西方的各个国家也纳入五行的思想体系之中加以理解。于是西方各国按照五行分配,西方英国被定位于西方,因之方位是“西”,而“西”在中国五行哲学中恰好对应于“金”,因此西洋的英国对应于东方的五行之一,就是“金国”。
这一思想从明代的著作中就已经开始萌芽,明代蒋之翘在《空观闲评》中说:“夫泰东者,五金之乡也;金者,土之子也。母弱子贫,此泰东憔悴之本源也。”这一看法到晚清更被反复征引和申说,如唐才常在《罗通》一文就说:“西极者金方,泰西各国,其名号文字器服制度,多尚黑、白二色,黑白色者,皆金气所为也。”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西方的“金国”克东方的土。因此从西方来到东方的东西,就有“洋金”,与“土”相克。以至后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务”,也被理解为“土”,“洋务”即“洋金克土”。甚至“革命”一词也从这一哲学思想中被解读,西洋文化进入中国就像是一场“革命”,不仅破坏了传统中国的“土”,而且会蔓延和传染,于是“洋务运动”和“革命”都被看成是“大乱之兆,大凶之象”。
从哲学上说,五行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大,可以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五行文化。五行哲学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传统的中医、烹饪、书法、武术等文化艺术,甚至在建筑、姓名、风水、择日和民俗等方面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由于五行思想在中国如此根深蒂固,西学东渐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如此这般的碰撞,于是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许多事物甚至人的名字,如“张之洞”、“张謇”、“辜鸿铭”、“康有为”、“唐才常”,都被赋予了五行学说的意义。张之洞“不令泰西之金,深入中华之土”的名言,就是典型的五行思想的具体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