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根据什么印钞?
央行发行货币其实是一种债务,因为货币的发行最终都是要偿还的(印钞的成本支付)。所以央行在发行货币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实际需求方有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另一方面是资金来源是否可靠稳定,能否持续供应。 理论上说,信用货币(大部分国家发行的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量取决于两个指标,一是公众持有的货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前者表示的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称为货币供给;后者表示的是价格水平,也称货币需求。只有当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的时候,货币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这时物价水平P和M1、M2等货币指标都是相等的。
然而现实世界中并不是这样理想的情况。一国政府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和人民的意愿来发行货币。第一,如果放任自流的话,随着经济发展,货币需求会不断上升,为了维持总需求(GDP)的稳定,必须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甚至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第二,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需要,各国都允许本币对外升值或贬值,以调整货币的需求。
第三,任何一国政府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储备金,以防国内外不测事件发生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这部分货币需求属于预防性需求,一般无法通过市场获取,只能通过特殊渠道获得。除了以上三种需求之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的需求是无法通过市场得到满足的,这一部分的资金供给就由央行直接提供。
综上,一个国家到底能印发多少货币其实是很难准确计算的,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大国。因为影响因素太多,而且很多因素是无法量化或者得不到及时数据的。我们只能根据历史数据,结合当前形势做个大致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