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气虚吃什么?
1、中医认识 脾气虚,证名。指脾脏运化功能减退所表现的气虚证候。又称脾虚弱。多因饮食失节,劳逸不当,或久病不愈损伤脾气所致。症见胸闷腹胀、食欲缺乏、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丹溪心法·脾气虚》:“脾虚则不能生化精微,清阳不升,脾阴受损。”故食疗重在健脾益气。
2、西医理论 婴幼儿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养分来供给生长需求。若调养不当,易于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造成营养摄取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发现,100位就诊的婴幼儿中约50位有脾胃虚弱的表现。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食物)化为精微,从而供养全身的功能。这是消化吸收的作用。
西医认为,人体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通过咀嚼,食物被送到食道里。在食道里,肌肉收缩将食物推到胃里。 在胃里,酸液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小块。然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开始新的循环。这个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只有睡眠时才会停止。 如果食物没有完全被消化和吸收就进入了大肠,就会变成粪便排出。因此可以说,脾胃是人体巨大的“化工厂”“能量供应站”。
3、预防调护 (1)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小儿正处在高速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非常大,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膳食搭配,做到营养均衡。同时,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适时地增加辅食,这样既可以让小儿获得丰富的营养素,又不过度增加胃肠负担,减少损害脾胃的机会。
(2)适度锻炼,避免劳累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整体机能水平,进而提升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侵扰。另一方面,适度的运动还可以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帮助脾胃功能的恢复。 还要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伤正气,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3)调畅情志,怡情养性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而“气有余便是火”,肝火过旺则会伤害脾胃之气。所以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家长应避免对孩子动辄发火,或者对孩子要求过高、期望过大,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