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墙拆除谁的错?
说几个有意思的点吧,也许不够严谨。 首先,老城墙不是拆掉的,而是填埋掉的。 网上找了个图片,是当时拆了城墙之后填进永定河的样子(注意看河边石阶) 我小时候常去西山玩,每次过西直门都会看看拱形城门洞,想象着这里是金戈铁马的时代,这里曾经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楼和一座坚固的城墙,在明朝时曾被倭寇围攻数月,直至今日还留有一些遗迹。
后来,这座城门被堵死了,我看着建起了二环路,再然后,又看到有人在门口摆满了花坛,种上了花草。 我想,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呢——我们不再依靠城墙来保卫城市,相反,我们要把城墙埋葬,让文明得以继续扩展。 所以,我认为这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认可与褒奖。 其次,老城墙并不是单独拆除了建筑,而是连同周边一起拆除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所以有“先农”一说,意思就是祭拜农神。北京老城内有景山、地安门等地,都是取“背倚青山,面朝故宫”的意思,表达的是北京作为“天府之国”的象征。
当然,这些只是象征意义,实际上北京的耕地并不多。但是,人们仍然坚持修建这些景观,目的是为了强调“京华富庶”,用今天的地理条件弥补先人的不足。而旧城墙的存在,明显阻碍了这一发展。 其三,关于新北京的规划,是不是出于梁思成之手现在有点疑问,他的《现代城市规划》中提及其设计了北平(北京)的城市规划,但并没有具体的方案。而另一些资料中提到的新首都的规划则是董大酉所作。
不管何人设计,旧城的拆除和新规划的建立都是势在必行。原因很简单,旧城是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人提到郭沫若拆毁了北京古城,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很反感他这种做法。但从城市的角度来看,郭教授的做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京是个古老的城市,它的古老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最能体现这个“古”字的无疑就是那座旧城墙了。
尽管我们可能不喜欢它,但它确实是我们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正如我们的祖先从黄河边走上中原土地,开始农耕生活一样,这座旧城墙无疑也铭刻着我们民族的基因,让我们记住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我不说出我的姓名,你也不知道我是谁,那么我告诉你,我是来自一个古老的民族,我带着我祖先的基因,从我家乡的土地上一路跋涉至此与你相遇;如果你知道我的名字,你更会知道我这个名字背后的所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