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哪些成语?
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结构上自成单位,在表达上具有整体性。有些成语,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如“黔驴技穷”、“愚公移山”、“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等等;更大部分的成语来自于古代的名人轶事或著作,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色彩,如:
《易经》(典故成语:自食其果)
《老子》(典故成语:自知之明、独善其身、大器晚成、和光同尘、曲高和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白若辱、 大成若缺、和光同尘、君子之交淡若水、上善若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无为则无不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雄守雌、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止不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大巧若拙、至人无己、善人不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论语》(典故成语:当仁不让、诲人不倦、敬而远之、见义勇为、举一反三、巧言令色、三人行必有我师、色厉内荏、文质彬彬、一曝十寒、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任重道远、道不同不相为谋、言必行,行必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孟子》(典故成语:见贤思齐、寡不敌众、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五十步笑百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君子远庖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欲擒故纵、一暴十寒、自求多福、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失人心者,天下将叛之、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以五十步笑百 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尽信书不如无书、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以五十步笑百步、一傅众咻,不能成良、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羊易牛、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天下溺,无所往而不溺;天下熄,无所往而不熄 )
《韩非子》(典故成语: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和氏之璧、讳疾忌医)
《庄子》(典故成语: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运斤成风、老骥伏枥、不食嗟来之食、薪火相传、大方之家、井底之蛙、望洋兴叹、得鱼忘筌、相濡以沫、鹏程万里、东施效颦、枯鱼之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朝三暮四、邯郸学步、歧路亡羊、庖丁解牛、混沌之死、大器晚成、贻笑大方、运斤成风、不近人情、唇亡齿寒、越俎代庖、余勇可贾,相呴以湿,相濡以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近人情、大璞不完、大方之家、呆若木鸡、独当一面、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