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为何频频演变?

淳于凯梓淳于凯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小时候(80年代)常听大人讲“以前有北京通州,现在只剩通州市”的故事。这故事是这么开始的: 明代初年,北京南部的土地还比较荒芜,从正阳门(今前门)出发往正南走,一直到现在的永定河附近,可以看见一片片芦苇塘,再往南就都是旷野了;而如今的北京西南部则是明朝永乐年间在元大都的遗址上重建的。后来,这里的百姓为了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开发了水上交通工具——船,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北京西南二三环区域。

到了明中叶以后,这里开始成为富豪权贵们的聚居之地,出现了许多大型庄园,比如今天西四北大街西侧的谢庄、三座桥的卢家大院和魏家大院等等。但是,这里毕竟是荒郊野外,白天还可以,一到夜间就荒凉恐怖,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为“荒郊”。

到了清朝,这一带仍然是贵族们养马驯鹰的地方。据老北京人说,清乾隆皇帝曾经驾临过这里,他下旨在这里建一座行宫,并亲自设计了行宫的外观(就是今天位于阜成门外白塔寺附近的中海公园)。清朝还在北京西南修筑了圆明园的万春园,作为皇室日常游乐的场所。

不过由于这里的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容易积水,所以在圆明园东南角专门修建了一大一小两座水池来调节水位,小池与圆明园的大池相通,水流不断。据说这座小池子至今仍在,只不过变成了一泓死水,周围长满了野草。

话说回来,因为这里曾经是积水窝子,所以清代的地图上都把这个地方标作“积水潭”。其实,老北京的积水主要分布在城内,除了积水潭外还有东西两城的积水洼,以及内金水河。这些积水最终都通过光禄寺胡同的龙须沟流向城东的护城河。

到民国时,北京已经不复当年的皇家气派,变成了北平。日本人入侵后,因为北平东郊有个日本侵略者专门设立的军用机场,又加上国民党在北平发动了二次革命,因此东交民巷等和平里一带成了国民党军的驻地。

为了修机场方便,日军强行拆迁了东交民巷的民房,并且把街道用砖石封闭起来以供飞机起落。当时没有足够的房屋提供给士兵居住,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在拆下来的房子地基上盖起了临时帐篷。没想到这个措施起到了双重效果:既解决了住房问题,还给东交民巷增添了一道特殊的景观——“帐篷街”。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了北平,为了防止共产党军队从东北入关,又在东交民巷等处设立了军事基地,加强了戒备。1949年1月31日,天津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进驻北平,在东交民巷设立司令部;2月6日,解放军举行盛大阅兵式,进入东交民巷,正式接管北平防务。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进驻,一直充当伪满和日本侵略者帮凶的宪兵、治安部队被收编,原驻北平的国民党部队陆续撤至秦皇岛和山海关外,北平终于获得解放!

梅国业梅国业优质答主

商朝的迁徙

北京第一次在历史上成为都城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第23位君王康丁在位期间,都城曾经迁徙到现在的北京房山区。不过,在商朝帝王中,迁都是一件较为频繁的事情,在此之后,商纣王曾把都城迁回安阳,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帝辛(也就是周武王伐纣中的纣王),再度将都城迁回北京房山一带。直到12年后商朝覆灭为止,一直在北京的房山一带执政。

周朝的分封

商纣王被周武王诛杀以后,为表彰功臣,周朝对帝辛手下一些比较有才能的臣子实行了分封诸侯的措施,而北京地区则是分封给召公的,召公的主要封地在燕国,所以以后北京地区便归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管辖,也就是燕国的北部边界。此后,北京地区一直没有作为古都的记载,直到3000年后的辽国将都城设立在北京,北京才再度成为都城。

辽、金的都城——南京城

辽和金在入主中原之前,已经统一了北部边境地区,以现在的北京地区为例,历史上先后分属于奚和契丹族,后来全部归属辽国,成为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统辖燕云十六州地区。由于辽国长期受到宋朝军事上的威胁,所以“南京”一直处于军事备战状态。现在北京城的前身就在这个时期开始奠基。辽国灭亡后,金在“五京”中承袭了上京和北京。南京和中京、西京一起归西京路统辖,南京的管辖地域扩大,除了原来燕云十六州之外,还包括今天河北省的大部分和天津市及山东省黄河以北的地区。由于南京是金灭北宋的基地,在战略上又据有重要地位,所以成为金上京(今阿城)以外的第二个统治中心。北宋被灭后,金将北宋之子、赵氏皇族以及大批贵族和汉奸近3000人掳掠到南京,并建“应天宫”为赵氏成员等居所,实际上是一个大监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