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改革怎么应对?

沃思文沃思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人挺喜欢看乒乓球比赛,从1995年世界杯开始,到后来的奥运会,世乒赛等等,但是看球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从初期的刘国梁与马林时期的“直拍时代”,到中期王励勤与曹燕华、孔令辉与郭跃的“横拍时代”,再到现在的“削球时代”(因为我感觉樊振东跟许昕打削球有点吃力,尤其是一单决赛那种左推右攻,前冲弧圈,反正就是那种拉起来就有机会得分)

言归正传,现在乒乓球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原因就是国外运动员的崛起。特别是日本队,海产以及郑怡静对国乒的冲击。我们国乒面对外战的失利应该找到对策了。 下面我想谈一下我对当前乒坛的看法及建议。

一.青少年基础不牢固 目前虽然有很多业余选手打着“专业训练”的旗号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但是他们的基本功确实让人无法恭维。我看了不少省运会以及市运会的男单女单比赛,有输掉的简直不忍直视,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

二.教练组思路不清晰 现在国家队主力阵容齐整,但主要打法还是以前那一套,接发球摆短,快带结合挑打,这个战术对年轻选手来说可能有效,但对三十多岁的老将来说明显不够用了;另外就是双打没有突出重围,从目前的国家队配置来看,混双是最大的突破口,可是我们的教练组好像并没有重视这一点。

三.竞赛制度不灵活 在现有的体制下,运动员的成绩与奖金直接挂钩,这就导致了一些运动员为了成绩放弃了训练其他技术的环节。目前很多运动员正手攻球没有加转,反手弹拨没有了,除了正手攻球反撕大斜线就没有了。为了冠军,只有加强单一技战术的训练,牺牲的是全面性。

四.培养梯队不系统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训练还是属于突击式,什么项目能拿奥运金牌就大力投入哪一个项目,像去年孙颖莎在瑞典公开赛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年之内没有参加任何比赛让她很苦恼,其实这就是她刻苦努力的结果,这种突击式的训练肯定会有瓶颈期,一旦突破不了就会下降得很快。反观日乒,海产以及张本智和,从小打大赛,基本功非常扎实。

叶楚翘叶楚翘优质答主

从2014年东京世乒赛开始,世界乒乓球比赛正式进入“小球时代”,在用球方面进行这样的大变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国际乒联作出如此重大的技术规则改革,其用意显而易见,是为了限制中国乒乓球队在国内长期进行的先进技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流行。而日本、韩国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其乒乓球传统打法与新规则的要求恰好相近,这必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加快缩短与中国差距的有利机会。面对着规则的“技术革命”,国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国球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从1990年开始,中国队在世乒赛男女团体赛中连续18年的“垄断”将就此结束。日本女队从1969年之后到本届世乒赛之前的43年间,先后有过12次冲击大王者的机会,全部功败垂成。没想到,这一次竟然一击奏效,不得不佩服福原爱这个“瓷娃娃”的可爱与强大。日本女队的再次崛起,得益于福原爱、石川佳纯和伊藤美诚等新老队员的均衡发展,而福原爱更是一个集日本女队“大成”之队员,从近期看福原爱的“抗中”能力更强,并已多次战胜丁宁、李晓霞等国家队主力队员。日本女队的整体实力已经接近中国队,与日本女队相比,丁宁、李晓霞等队员还是相对偏“软”了一些。日本队女队能够称雄的原因,就是抓住了新规则实施的良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