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指哪些国家?
在地理上,“东方”一般意味着“东边的国家或地区”,所以“中国东方”自然就是中国的东部。但中国文化中的“东方”却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 从历史上看(尤其是古代),“东方”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代表着中国文明对于周边文化的看法——这些周边文化被看做是中国文明的子文化和亚文明,它们分别被称为“夷”“蛮”“戎”“狄”等,而这些文化的成员也被称作“夷狄之民”。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上的划分,中国的西方和东方才获得了特殊的意义。 “西方”代表了中国文明对“西夷”的看法。这里的“西”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指一个区域和文化集团,这个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部分;而“西夷”则指的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诸民族,其文明形态相对于中原文明而言属于原始落后类型。中原的统治者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把“西夷”看作是尚未开化的邦国,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周代,《诗经》中有“薄伐西夷”的说法,而到汉代,这种观念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史书常常把“汉武征四夷”与“文景守长城”相提并论。 至于“东方”所代表的“东夷”就比较复杂了。首先,它与“西夷”相对,指的是中国本土的东部地区,这一地带的文化从夏商周时代起就已经显示出比较突出的进步性质,因此被看作是“我华夏族”的发源地。
除了本身具有悠久历史的“夏商周三代故土”之外,“东夷”还包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中所征服的民族和地区,这些民族和地区的人由于被赋予了“华”的身份而成为了“东夷”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东夷”虽然是华夏族发祥地之一的文化概念,但却并非仅限于这一地区,因为在古代华夏族的生存空间并不限于中国版图,在它们的视野中,“四海”才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处于“海右”的齐国能和鲁国抗衡,因为它们被看做了“东夷”文化的代表;而位于东海之滨的越国也能和吴国争霸,因为它属于“东夷”之列。 总之,作为一种观念上的划分,“东西方”不仅涉及到中国社会中“中正和平”的价值观,而且还关系到中国文明在天下秩序中的正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