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五行意义是什么?
“青”字在《尔雅》中解释为“苍”,即深蓝色、青色; “青”字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清”字在甲骨文中像水注入池中,本义指清水、清澈,引申指“清白”、“清白廉洁”等义; “清”的甲骨文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以上两个汉字,在颜色上是“青”,在意义上是“清”;二者虽然意思不同,但都指“透明纯净”之物。所以,可以组合成一个词“清明”,形容天空明朗,空气清新,景物清楚。这个“清”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清洁”,例如“清扫”、“清洗”。有了“清明”又有“清新”一词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青”“清”的字源,其实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古人造“青”与“清”二字的时候,本意并不是指现在的“青色”和“黑色”,而是指一种浅淡、幽静的色彩或者说是一种洁净之物(即后来出现的“青色”),这种色彩或者物体,通过我们的眼睛、鼻腔进入身体,会使人产生一种愉悦感。这从中医理论里可以看到——人的感官受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兴奋或抑制的反应,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生理功能发生变化(比如人体感受寒冷后的新陈代谢反应)。而人的情绪也是如此产生的——看到令人愉快的东西,大脑就会产生兴奋,看到令人悲伤的东西,就会抑制兴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书中所谓的“青”,其实是今人眼中的“绿色”——这种色彩对人体来说,有舒缓作用,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 而“清”的原意是指液体、气体中的杂质被去掉,因此引申出“清晰”、“清楚”之义。
五行,也叫“五材”,指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的意义不在于其字面意思,而是借着这五种常见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属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即“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过程。
所谓五行,是古代人民把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五种元素,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影响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五者相生相克,同时周流,推动五行的变化。而人生也受五行支配。生又曰化,故相生相克亦可称为相生相克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关系的运动规律,用来阐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理和征象。
五行中,金具有“从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白色、寒冷、清洁、肃杀性质或具有下降、收敛、移化、变革性能的事物和现象,均属于金的范畴。如秋应于金,在“天干”中与庚辛相配,在“方位”中与西方相配,在“五神”中与“魄”相配,在“五气”中与“燥”相配,在“五色”中与白相配,在“五味”中与辛相配,在“五体”中与皮毛相配,在“五液”中与汗相配,在“五劳”中与忧相配等,均属于金的特性。
五行中,水具有“润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冷、沉降、润泽、流动性质或具有下行、承天、闭藏、清洁性能的事物和现象,均属于水的范畴。如冬应于水,在“天干”中与壬癸相配,在“方位”中与北方相配,在“五神”中与“志”相配,在“五气”中与“寒”相配,在“五色”中与黑相配,在“五味”中与咸相配,在“五窍”中与耳和二阴相配,在“五体”中与骨和发相配,在“五液”中与溺相配,在“五毒”中与溺相配,在“五毒”中与恐相配等,均属于水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