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偷是什么生肖?
神偷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西游记》中,是孙悟空向师傅报的仇后去投奔师弟时,师徒二人相见之时所讲的: “我当年盗了蟠桃会,酒醉卧于仙丹床。三千年后遭囚禁,万斩千刀熬成形。
只因西方路上乏,下海又遭龙王惊。若非佛祖来西渡,怎得菩萨下西游?” 这里所说的“佛主来西渡”中的“西渡”就是指如来佛祖派出他的亲信金蝉子到西天取经。而金蝉子的化身就是唐僧。
由此可知,在佛经里对于“偷”这一犯戒的事情是允许的,只是要受到惩罚而已。但是到了《西游记》这部通俗文学里边,“偷”就不但成为触犯天条、罪大恶极的事情,而且还带上了一定的贬义色彩。 当然,如果仅仅从道德层面上去批评神偷们的行径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追究这些贼人的行为背后的逻辑。
笔者读过的最精彩的研究中国犯罪学的文章乃是美国学者孔飞力所作(他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博士)。在《盗匪》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清末的盗情和盗俗。 根据孔飞力的研究,清王朝的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在这乱世之中,人们对于安全的预期大幅度下降,因此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防盗能力;然而当时政府的治安力量不足,难以给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只好求助于民间方法以防范窃贼。
根据孔飞力的观察,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两股反盗窃的力量:一股是以绅士为代表的官方势力,他们对小偷贼人恨之入骨,一定要将其擒拿问罪;另一股则是江湖上的能人异士,他们具有种种防范犯罪的手段和能力。这两种势力的最终结合,就使得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断言说,只要官民携手,就可以尽除天下之犯罪者;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得多。
首先,像曾国藩这样秉公守法的清官固然值得称赞,但是他也曾有过滥杀无辜的记录1870年在天津抓捕盗贼时,就因为盗贼反抗,导致数百人无辜受害。
其次,江湖术士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也往往被利用来执行统治者的私人意志。在封建社会中,皇帝与臣子之间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道德高墙,臣子即便对皇帝有意见,也会通过正规的渠道表达出来。 但是皇帝与江湖人士之间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多限制,正如同《红楼梦》中所写的,皇上可以下旨让甄宝玉去抄贾雨村的家。这种皇帝与江湖人士之间的直接联系,正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反盗的基础之上。
所以,从孔飞力的学术观点来看,神偷们所触犯的天条其实是双层的:
第一层是天下的公法;
第二层乃是帝王家的家规。 对于前一层,人人平等,不分贵贱,无论是绅士还是百姓,都应当一起尽力维护;而对于后一层,由于帝王的权限在于治理国家,并不涉及治罪的权利,只有绅士才有资格代表天子对盗窃犯罪进行问责。
百姓若是犯了同样的罪,只能自认倒霉。 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悟空能成功逃出如来的掌心,却没有办法逃脱唐僧的紧箍咒。因为孙悟空虽能大闹天宫,但却不能跟官僚体系对抗到底,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唐僧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