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五行有哪些?
阴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客观现象的一种分类法。这个分类法,是以日月为标志的,日月经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月,就是月亮。月亮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个圆月都有“朔望”之分。 什么是朔望呢? 就是每个月的初一(朔)和十五(望)。因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月亮都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好对着我们,我们可以欣赏到圆圆的月亮。而每次到了朔望之时,月有亏盈,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所以又称“晦朔”。
那么怎样观察月亮呢?古人观察月亮的位置,是取“正东偏北”这个方向作为基准的,如果月亮在这个位置,就叫“卯月”;如果位于“正东偏南”,就叫“辰月”…… 这样划分下来,一个月就有十二部分了,每一个部分代表月亮五天的运行轨迹。 于是把月亮这样的运行轨迹称为“十二经络”(其实即今天的黄道十二宫),把这十二部分的月份命名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当然,这样分下去,一年就是120部分,每部分就是1个月的时间长度。
不过,这样的划分方法有个问题,就是农历每个月初一是没有月亮的(只有太阳),而在农历二十五左右,月亮又是最大最大的(满月)。为此,古人在农历一月中加入“中间”五天,以适应月亮的实际变化情况。这就是现在农历的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