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在五行中属什么?
古人把宇宙万物归为五大类,即金、木、水、火、土(简称“五行为德”);同时,又把这五大物质形态细化成十个基本概念,就是金、木、水、火、土和仁、义、礼、智、信,这十个词合起来称为“五常之德”或称之为“十天干之德”,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这种将自然界分成的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对应的认识,实际上是对自然规律的归纳。 如中医理论认为肾应冬,主生殖,藏精;心应夏,主血脉;脾应长夏,主消化;肺应秋,主气等。根据这种对应关系,人们通过调节五脏六腑就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而中医的望闻问切也是从五官、声音、语言等方面来观察病人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变化趋势。其实五行在中医上的应用很广泛!
那么什么是五行?为什么用五行命名呢?《尚书·洪范》中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就是说,五行分别代表着五种自然现象。其中每个事物都有其属性,例如火的属性为热和燥;水的属性为寒和湿等等。 古代中国人将世间的事物分成五大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五行",分别是:金(金属)、木(树木)、水(河水)、火(火焰)及土(土壤),这五类物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稳定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便称作"五行"。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为了了解自己的创造物,他将创造出的世界分为五个部分:土地和海洋占其中的四个部分,还有第五个部分则被赋予运动的力量。于是大地生长出植物;海洋里游动着动物;天空中的飞鸟翱翔着,大地上有各种动物在奔跑跳跃…这就是最初的"五行",它们各司其职并相生相克维持着世界的平衡。后来人们又把五行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各种事件特征,比如把四季比作木火水土四大类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 由于古人对自然界的探索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虑,他们把大自然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并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